摘要: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管理学教学中实施个案教学,推动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本文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几方面探讨个案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
关键词:管理学;个案教学法;教师角色
教师教学的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师会强烈希望能将自己在知识上的学习体验,完整地传授学生,并协助学生进行有关的学习。不过,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沟通、决策能力的管理教育目标来看,学生更多的参与、投入个案分析与讨论,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教学方向。因此个案教学法的教师除了在个案教材准备与教学规划投入许多心血外,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也将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有极大的差异。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虽然表面上看来,教师在个案教学课堂的直接投入似乎减少,但对于承担课程成败的责任却反而增加。因为在个案讨论的课程中,除非学生感觉到有收获,并且明确获得知识上的增长,否则参与讨论的兴致与积极性都将大幅打折,个案教学必将一事无成。因此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产生学习上的效果,则是教师在个案教学中的一大责任。
对于从事个案教学的教师而言,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将远甚于在高深学识上的要求。一般而言,“引导而不控制,参与而不干预,整理而不修正,鼓励而不强迫”,是教师在个案教学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引导而不控制
在个案讨论初始,教师需要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对于所要讨论的议题与进行程序有清楚的了解,包括设法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事前研读与小组讨论,以使个案讨论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循序渐进。
教师虽不直接参与个案讨论,但仍需掌握讨论进行的步调与方向,在讨论遇到瓶颈之际,也要能诱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并适时串联相关的讨论观点。当然教师鼓励对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将有很大影向,因此教师角色就更像是一位教练与拉拉队员。
(二)参与而不干预
个案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但学习过程的非结构化与难控制性,使得教师角色定位十分尴尬。如果放任学生讨论,很可能发生一片混乱而毫无成果,最后学生与教师双方均无所获。但教师介入干预,又恐导致学生被动的心态,以致失去由学生主导学习的原意。
教师是否应参与课堂讨论或应参与到怎样的程度,确实是个案教学中的两难问题。一般认为,教师既然是课堂中的一个成员,又必须要为学习效果负责,自然有权力同时也必须要参与课堂讨论。不过参与讨论是在各成员平等的立场上发言,不同于传统权威者角色的说教。
教师参与讨论的方式有四类:重述与补强学生的观点、提供有关的事实情境与补充资料、提出问题以引导进一步的讨论、协助学生将讨论意见加以整理归纳或在讨论结束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参与个案讨论的前提是不干涉、不主导学生讨论,教师的发言主要在协助、引导与补充的.性质。只要把握住“参与而不干预”的角色定位,教师也可以成为课堂中的一个积极参与者。
(三)整理而不修正
在个案讨论初始,经常呈现纷乱与无头绪的现象,但教师与学生应共同致力于使讨论内容有意义与系统化,并促使讨论能够有效率的产生成果。因此对于个案讨论的进度控制也是教师的一大职责,如何在有限时间之内,使各项议题能被充分讨论与分析,并且在确信学生有完整理解之后,才宣告个案讨论的结束。
学生们的个案分析结果经常不一致,也未必完全正确,但教师不必也不应提出修正意见。教师只需要将这些不同观点加以归纳整理,并使之产生能为大家充分理解且有意义的成果。这种归纳个案分析结果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挑战。 (四)鼓励而不强迫
虽然个案讨论中的发言未必是逻辑与合理的,但开放表达意见以及尊重他人意见,仍是个案教学必须鼓励的特色。在开放讨论的气氛环境下,学生将可以学习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观点,以及进而了解分析议题可以有许多不多的角度,可行方案也可能是多元的。一般而言,个案讨论将有助于学生在思维模式、表达技巧、观念综合、人际沟通等方面学习与成长,并且对于企业实务运作以及真实世界的复杂程度,将会有更成熟的认识。
增加学生参与个案讨论的兴趣与动机,是达成个案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讨论的动机,是个案教学中教师的另一项挑战。同时,教师本身对于个案教学的热忱,以及对于实现教学成果的高度期待,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个案教学虽然没有一定的运行模式,但能否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却可能是影响个案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事实上,在个案教学中,对于教师教学技巧的要求,反而不如课堂师生关系维持来的重要。如果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并主导课堂讨论的进行,则课堂中必须要培养出一种自由、开放、平等、沟通的气氛,以及共同参与贡献的责任意识。
因此,教师有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讨论意见,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原则下,适时强化学生的观点、条理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发言、协助学生打破讨论的瓶颈,并且设法使学生感到教师也是属于讨论团队的一个成员。如此师生关系立足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就会更有信心主导个案讨论的进行,并促使讨论效率进一步的提升。
鼓励学生主动发挥思考与分析能力,以参与的方式来增加学习的效果,本来就是个案讨论的基本精神。至于教师与学生谁在课程中扮演更多的主导地位,应该视课程进行方式、学习目的、学习效果而定。
三、发展课堂讨论的气氛
个案讨论是一种团体合作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需要维持课堂上协同合作的默契,以及发展良性互动的讨论气氛。当讨论过程中出现失序的现象,教师要有能力及时发现,并加以排除。
如何维持课堂讨论的良好气氛,也是教师在个案教学课堂上的一件重要任务。事实上,只要能在课堂上发展良好的讨论气氛,个案讨论并不一定需要建立任何明确的游戏规则,因为所有参与者都会存有保持讨论气氛与促成讨论成果的共识。建立课堂团体意识与师生关系,其实本来就是所有教学上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学习上的基本观念。
不过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仍在于追求心智上的成长,课堂社交与愉悦的气氛只是促成上述目标的手段,因此教师还是必须把握教学的目标方向,并时时检讨个案讨论是否达成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做中学”是实施个案教学的最佳策略
个案讨论在实施的初期,经常会有“言之无物、难以突破、无人发言、气氛沉闷、兴致低落、心不在焉”的现象,如果这时教师又缺乏经验与技巧,很可能就难以持续。因此采行渐进式的个案讨论方式,可能对于初期采用者较为适当。所谓渐进式是指,由初期教师引导个案解析,逐步转移到学生主导个案讨论,当学生与教师彼此对于个案分析与课堂讨论的经验日渐成熟,则越趋于完全由学生主导个案讨论的课程进行方式。
对于不常使用个案教学的教师,这种方法在过程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确实引发很大的教学心理压力。个案教学教师应如何重述,何时发问,如何提出补充观点,如何进行综合归纳,如何兼具听众、教练、拉拉队、发问者、引导者、归纳者的多元化角色,又不至于抢占学生主导讨论的舞台,似乎没有一套可以援引参考的角色模式。不过,教师对于个案内容的深入了解以及积极投入个案教学的态度,应是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初期的心理压力应视为个案教学法的常态现象,只要教师与同学都能认真投入在个案讨论的过程中,几次练习之后,课堂讨论就自然形成一种自我运转的模式,师生双方也会逐渐适应各自应有的角色。因此,所谓个案教学的技巧,并无难以克服的障碍,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练。事实上,“做中学”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任何个案教学实施成功必经的路径策略。
【管理学个案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