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的论文(2)

时间:2021-08-31

  2.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到目前为止,中国商业企业依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还是商业地理位置和低水平的价格战、广告战等,外国商业零售业在中国能够因企造市,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只是因市兴企。未来商战核心是消费者战略。在消费者看来,海尔也好,沃尔玛也罢,物美价廉、服务优良才是首要的。但是,流通产业的经营主体是在低水平上迅速膨胀的,为了争夺购买者,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许多企业没有在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下工夫,缺乏能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在营销手段上互相模仿,各种商品削价大战、重奖大战连绵不断。广告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99年全国广告支出相当61亿美元,增幅15%;2000年支出97亿美元,又较1999年增长36%;预计2001年广告营业额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成为仅决于美、日、德的.世界第四大广告市场。据AC尼尔森的调查表明,2000年广告花费前10名的都是中国自己的本土品牌,仅保健品和维生素一个种类的广告费就近90亿元,占全部广告费的12.5%。价格恶性竞争也愈演愈烈,从彩电、空调、汽车到保暖内衣等,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尽管许多商品已跌破了成本价,为了压倒竞争对手,强行让利,亏本经营,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严重损失。

  3.地方行政性垄断、市场分割加剧,造成异地市场的高进入壁垒。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中国出现的垄断现象主要是地方行政性垄断。形成垄断的主要根源是地方与部门的权力。这些权力构成的行政性垄断,时常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通过行政手段,设置市场壁垒,垄断并阻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例如,一些地方及部门为排斥异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时常制造地方性垄断,在制造业、国内批发、零售商业、对外贸易、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建筑等行业,规定苛刻的准入政策。在一些大型项目的交易中,他们不采取市场经济通常的公开拍卖的方法,长期维持内部审批、小范围招标和行政分配,对异地企业竞相排斥等等。地方行政性垄断的危害是:排斥地区间的正常竞争,分割市场,形成了经济性、强制性和保守性的封闭环境,妨碍商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专业性流通企业跨省经营难,只限于地区内寻求规模,这必然形成商业流通普遍规模过小和进入异地市场的高的壁垒。

  (三)市场绩效

  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阶段与产业组织演变的特征来看,存在以下关系:(1)工业化前阶段。这一阶段,产业资源密集度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相应地,产业组织形式素质低,呈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小企业居主体地位,产业间关联作用弱,几乎不存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2)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在产业部门日益增多、交易复杂、产业技术关联趋紧的格局下,产业组织形式演进为以专业化协作为特征的托拉斯,大批量生产体系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效益,保持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提高。(3)工业化后的经济稳定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业、高科技制造业与其他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相应地,产业组织形式向多样化方向演变,集中度与分散度适当,大中小企业关系协调,规模经济与有效竞争共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把中国流通产业组织放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组织结构的一般趋势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中小型企业并行发展,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结构的适应和对各种市场机会的有效反应,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从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历程看,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小、散、乱、差”的根本性缺陷,即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偏小;众多流通企业被各个部门、各级行政区划分割,分散经营;低水平过度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企业竞争力差,缺乏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世界各国新兴企业的发展演化过程无一例外地证明,企业的进入、退出或淘汰是市场竞争中一种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由于中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不健全的市场制度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流通组织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并主要通过不合理的进入或退出壁垒对流通组织结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流通业属于低进入壁垒的行业。现阶段中国不合理的市场壁垒主要表现为过低的壁垒和过高的壁垒并存,及缺乏形成合理壁垒的机制,造成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问题,市场效率低下。据一项研究成果表明,1999年中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仅为1.20次,国有商业也只有2.3次,而发达国家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一般为6-8次,商业企业高达20多次。时至今日,全国各行各业因流通不畅,形成的资金短缺、巨额商品滞销,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投入产出不对称,发展的缓慢迟滞,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梗阻于流通。

  二、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从而向流通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环境因素

  1.WTO对中国流通产业组织演变的影响。入世后,有雄厚实力的外国商业资本将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中国流通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中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按国际惯例进行,要求中国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建立起规范的竞争市场,合理利用资源,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此,只有流通组织创新,才能促进技术进步与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规模化经营,内在地降低单位产品的经营成本,从而才能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提高服务,创造世界名牌商品,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分工与贸易地位,由垂直分工为主向水平分工为主演进,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同时,流通产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竞争的格局,才能外在地迫使国内产业为在国际竞争氛围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换,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结构的目标,并将竞争的努力由价格竞争扩展为更广泛的非价格竞争和市场外竞争,获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