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管理制度管窥大学双语教学质量观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评价与反思

  就管理制度而言,双语教学目前无疑处于一个起步期和探索期,但这些管理制度折射出一些共同的问题,反映出双语教学质量观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失误,笔者认为双语教学质量观的误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单模仿工业产品质量观。当前的教育质量标准,无论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质量指标还是本文所列举的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对外部教学条件的重视都超过了对内化于学生素质的教学结果的重视,究其根源,不难看出工业生产中线性质量观的痕迹。工业社会中工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在全方位影响社会后,对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业生产中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对原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规范为充分和必要条件,在一切关联条件都得到有效控制后,产品质量也就得到了保证。但教育过程迥异于工业生产过程,首先教育对象不是物化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和身体不是任由教师书写的“白板”,更不是能被任意锻造和加工的原材料;任何教育效果都是在学生的主动配合下才能取得的。同时,学校也不可能像工厂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那样控制生源,工厂似的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在学校接受学生时几乎不能适用。因此,高等教育仅有好的外部环境是不够的。美国学者阿斯汀曾经指出高校声誉及拥有的资源和学生学习、发展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联,其他研究已经表明这种关联是不存在的,或者甚至是负相关的。就算有一流的教学条件也不一定有一流的教学效果。

  因此,以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的规范来评价教育质量是对工业文明的简单模仿,是对教育化约的理解,完全违背了教育规律。

  2 将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混同。教育质量是内化在学生身上的态度、观点和行为的混合产物,其评价体系相当复杂,因此在我国建立其质量标准时重点在办学标准和运行过程,较少涉及对具体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估。以教学的外部条件取代教学的最后结果——学生身心发展,是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本特点。双语教学的质量观受其影响,也从教学的外部条件方面来建构质量标准,具体来说,大多数学校认为双语教学质量保证依赖于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材是否原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认证和评估,更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绩效评价。以高等教育整体来说,其质量很难细化为学生的某种标准化的发展特征,若如此,势必限制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然而,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微观到一个具体的课程,其质量评价完全可以从学生发展的水平角度进行,不必再以外部条件取代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澳大利亚的课程学习经验问卷(courseexperiencequestionnaire)就是从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育质量,从而改变了质量评估的外部性。

  3 将外部质量与内部质量混同。正因为当前的教育质量标准存在着以上两个误区,从而使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成为一种外部质量评价,并将其与内部质量混同。外部投入这样的质量观不仅误导教学制度重视硬件建设轻视教学绩效建设,更使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制中出现一些不该有的盲点:比如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监控、完全忽视学生的表现,从而使双语教学华而不实、没有绩效观点,为双语而双语,使双语教学成为一个权力的秀场。

  不得不指出的是,高等教育质量观在全世界都以高校的声誉和资源作为评价标准,但美国学者亚历山大·阿斯汀(Alexan-derAstin)在2002年提出高校的质量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即才能发展),其评判标准是学识(1earning)和学生随时间而发生积极的变化。“才能发展”的质量观认为有效的对高校质量的调查包括:鉴定重要的学生成果;在控制重要的背景变量之后,找出这些成果在学生进入大学后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得到提高的;确定学生不同的大学经验是如何促成了这种成长变化的;根据这些变化对政策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改革。以此为指导,重构双语教学的质量标准必将会带来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试析管理制度管窥大学双语教学质量观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初中舞蹈教学管窥论文

2.《荀子》训释失误管窥论文

3.通风空调工程的系统调试技术管窥论文

4.辅导员工作管窥论文

5.试析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大学人的角色担当论文

6.管窥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论文

7.管窥英语教学浪费情形论文

8.管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