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

  摘要:在惠山区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各个学校进行了“行生本,追求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本文针对当下的试卷讲评所存在的讲评内容不“科学”、讲评时机不“科学”、讲评方法不“科学”、讲评心态不“科学”等一些问题,结合本学校开展的“科学讲评”活动,进行了相关的思考,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生本课堂 科学讲评

  “生本”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一次大改革,在惠山区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各个学校掀起了“践行生本,追求有效课堂”的热潮,校内、校际教研氛围浓厚,互相研讨借鉴,展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生本”课。“生本”课堂是一片广袤的大地,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开疆辟土,在惠山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天一实小举行了有关“以生为本 科学讲评 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针对阅读分析进行了科学讲评,展现了两堂别具一格的生本课。此次活动,在原有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另辟新径,采用科学讲评的方式让“生本课堂”的范畴更广阔,令人耳目一新。

  看着这两堂精彩的讲评课,不禁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学习题讲评的重要。习题讲评是学生巩固新知识,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习题讲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讲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可是尽管习题讲评课占很重要的位置,但并没有引起太多教师的足够重视。反思当下的试卷讲评,不是教师“教师恨得快崩溃,学生觉得无所谓”就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所以结果往往是教师一卷讲到底,包打天下,而学生订正之后类似题目仍然不会。追溯以上现象,我教研组做了简单的小结——

一、原因的梳理——

  (一)、讲评内容不“科学”

  声音一:“网上有没有现成的试卷,拉一份让他们练习练习吧!”教师练习选择的随意性、盲目性、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带有负面影响的,只是以大量的习题充斥课堂,以学生在习题演练过程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经意间,使学生陷于题海,课业负担加重,甚至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讲评时机不“科学”

  声音二:“忙得批试卷的时间都没有了,过段时间再去给他们讲讲吧!”教师讲评拖三拉四导致学生“盲学”。如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老师往往每天的作业不能及时批改,试卷有时要延迟一个星期。批完以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讲评方法不“科学”

  声音三:“试卷不难,简单讲讲就可以了,讲到哪算哪吧!”教师准备不充分,随意讲解,导致学生“散学”。很多教师如果下一堂课是习题讲评或试卷分析,最多把答案做好,更有甚者连答案也不做。这样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拿起习题就讲,无的放矢,讲到哪儿算哪儿。结果一节课下来,没有目标与重点,学生的收获颇微。关于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

  声音四:“这道题我把正确答案报一下,错的同学认认真真记下来。” 一味追求答案的统一导致学生“跟学”。习题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然后统一答案,但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在整个课堂独揽试卷讲评大权,很少展开互动,缺少学生参与。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学生无精打采。会做的学生听得想睡觉,学困生又听不懂,整节课只听教师唱独角戏,然后机械地完成指定任务。

  声音五:“基础知识很重要,要好好强调一下,阅读理解十分太多要好好分析一下,作文是重点,要好好指导一下。”教师没有重点的讲解导致学生“难学”。有很多教师怕有遗漏,每一道题都面面俱到地讲,没有进行作针对性地分析,没有进行总结归纳,其实这没有多大意义,对学生起不到启示和点拨的作用。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试卷练习的编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基础性的习题在前,开放性的在后,有时往往因为教师的难“舍”,而导致教学冗长拖沓,有时最后较深层的恰恰没时间可以讲,弄得整堂课没有效率可言,学生更加难“得”。

  (四)、讲评心态不“科学”

  声音六:“这种题目我讲过多少遍,你们是怎么听课的?”“讲评课”变成“批评课”导致学生“惧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当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师的要求时,部分教师往往不能够冷静、客观地去分析原因,而是把怒气全部发泄在学生身上。很多时候会这么说“这题我已经讲过这么遍,怎么还是会错,哪怕背也背熟了。”每将一题就火冒三丈,结果弄得大批学生精神紧张,哪有心思在听课,使学生对试卷分析课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

  针对目前讲评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区教研室组织的这次“以生为本 科学讲评 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无疑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鉴于课程改革的形式与我区实际,我校教研组意图从“练习的有效设计与科学讲评”这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高效的练习方式和科学讲评的有效方法,来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

  经过区进行的研讨活动之后,科学讲评成了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学校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关于“试卷科学讲评”的活动,在校教研组的引领下,各年级组结合我们平时的讲评课,进行了沙龙式的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也沿用了“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先学后交再教”的方法,每位老师都参与到此次研讨的活动中来,亲身体验到了科学讲评带来的新希望。

二、研讨过程的呈现——

  (一)、学在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认真分析、梳理各班级在练习设计与讲评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生本课堂、科学讲评的相关内容,转变对练习的认识,做到有目的地精讲精练,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答题解题的能力;借鉴优秀学校的经验,我们就天一实小的两堂课进行了研讨和学习,他们的课堂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邵晓静、蒋庆两位将“生本”理念贯穿于整个讲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将学生的答题进行归纳整理,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出代表性的答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再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问题答案进行阅读比较,询问错误学生的思考过程,重组比对后的答案,这样一个形成性的过程,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他们以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真切切地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正如他们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交随后,促进科学讲评的完善。在交流之前光有理论的储备还是远远不够的,避免纸上谈兵偏离实际,在交流之前,我以年级为单位先就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科学讲评课的试行。1、精选习题。我们相互协作,精选试题,一方面自主选题另一方面共享资源,重组练习内容,使得试题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2、然后到各班级进行练习。3、拿到答卷后进行批阅、备课。(1)调查、统计:在批阅的过程中,做好学生作答统计表,从中了解学生知识上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2)分析: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缺陷,便于讲评才会击中要害。(3)反思: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以便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4、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推选一位老师进行讲评课堂的呈现。其他教师全程参与,进行听课、评课,不断修整形成基本操作的方式。5、各年级初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相关资料与到位的讲评方式。

  (三)、教紧跟,追求讲评的时效性。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回环反复的过程,此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以后的习题讲评中,我们将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探求新的讲评之路。

  经过一系列活动的学习与实践,针对以前试卷讲评的弊端,我个人也进行了如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