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性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民办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高效实行二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1.面临管理能力的挑战

  高效实行二级管理,以管理重心下移为前提,这样必然要将教学、科研、行政等事务以及与之相应的人事、财务等方面权力下放到系级教学单位,系级教学单位由过去的管理客体演变为管理的主体,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管理能力的提高将成为重中之重。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学院赋予系级教学单位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期习惯于服从学院领导的系级教学单位负责人而言,能否利用好这些权力科学地进行全面管理是高效实行二级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另外,由于民办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大型高职院校管理经验,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与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的矛盾中,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宏观控制能力,以及能否发挥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控制能力,也是高效实行二级管理所面临的关键。

  2.面临管理理念的挑战

  高效实行二级管理,首先要求改变人们的管理观念、管理理念和管理的价值观。管理中心下移权力下放、利益调整、角色转换等都可能会使职能部门感到权力被削弱,管理理念受到挑战。这就要求学院职能部门必须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管理习惯和管理定势,强化“制定规划(计划)、协调统筹、管理督查和服务指导”的职能,一切从“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出发,始终遵循“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院服务”的理念。同时要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主动性、执行力、影响力、忍耐力以及公平、热情、诚实等能力和品格。另外,学院也应及时调整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改变管理组织方式,将管理重心下移到系级教学单位,强化系级教学单位管理职能,明确系级教学单位管理的责、权、利,不断增强系级教学单位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3.面临管理风险的挑战

  新的二级管理模式建立后,某些权力被下放到系级教学单位,如果责、权、利边界不明确,没职能部门与系级教学单位管理职能有理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没有形成,将可能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会出现系级教学单位成为“小王国”的倾向,导致降低学院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学院职能部门和系级教学单位的管理职责,理顺职能部门与系级教学单位的管理职能,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民办高职院校高效实行二级管理模式改革的策略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效实行二级管理试点中,把系级管理单位作为管理重心、责权利结合,调动了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高效率的管理和和谐合作的民主氛围,取得很好的效果。试点中管理重心下移,责任是明确的。人事权集中在学院人事部门,财权则按分块经费拨款方式实行院、系二级掌控;至于“利”,在基本做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应不断地适应内部变化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从集权管理走向分权管理的转变过程,期望一步到位、迅速实现这种分权的二级管理模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如果不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逐步推进,便有可能无法发挥功效,达不到高效运行的效果。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实行二级管理模式改革时,应当综合自身特点、管理人员素质、在校生规模、专业设置、系级教学单位建制和机构设置等情况,遵循高职院校办学的一般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逐步推进。

  2.遵循责权利统一的原则

  二级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是要使办学的自主权进一步下放到系级教学单位,即改革内部管理层次和权力分配结构。民办高职院校要实行二级管理模式改革,必须调整学院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管理权限,以及系级教学单位的权限范围,进一步明确二级管理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一方面,学院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宏观引导和微观指导作用,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管理习惯和管理定势,更加着重全局性的协调服务、政策的研究指导、信息的反馈和成效评估等职能,当好学院在管理中的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学院应根据系级教学单位的专业数量、学生人数、教职员工人数和承担工作量情况划拨经费给系级教学单位统筹使用,在人事管理权、财务处理权、教学管理权、教科研管理权和社会服务处理权等方面扩大权限,调动并发挥系级教学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只有明确二级管理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合理划分二级管理的权限,并根据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系级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3.健全科学的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高效实行二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管理格局,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健全科学合理的二级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从机制和制度上为二级管理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比如,为了规范系级教学单位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能,应当建立经费划拨与使用、财务预算、决算与清算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调动系级教学单位和教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应当建设科学合理的绩效量化考评制度;为保证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转,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应当建立如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学巡查制度、教学质量评查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督导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和制度。

  4.提高院系两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科学合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建立后,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院系两级相关管理人员付诸实施。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当努力提高其职能部门和系级教学单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和系级教学单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工作职责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各自在学院整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二是民办高职院校各级负责人要大力支持管理人员的工作,为他们营造团结和谐、相互合作的工作氛围;三是通过短期在职培训、内部传帮带、外出考察等方式,大力开展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探析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实用性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2.BIM技术对施工造价项目管理的实用性论文

3.对高校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相关分析论文

4.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论文

5.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论文

6.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课堂生态调查论文

7.高职院校薪酬绩效管理的研究论文

8.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