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劳动关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理念对“劳动关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重构,从“教—学—用”三个层面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内容开展综合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而最终实现课程实践教学对深化理论知识理解以及促进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关键词】OBE;课程实践教学;劳动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的关键教学环节,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是基于学科专业为平台,以课程实践教学为基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为两翼的构建逻辑体系。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主要教学形态,对学生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发挥着重要角色。因此,开展对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对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OBE的课程实践教学构建逻辑及原则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是美国学者Spady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该理念最初针对工程教育领域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但很快被法学类及经管类专业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并已在国内成为指导高校专业层面和课程层面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层面教改应用中,OBE教学理念强调教学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和教材内容是什么,而是课程利益相关者(学生与用人单位)需要什么,课程教学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特定能力(能做什么)而构建。就OBE教学理念在课程层面的实践经验而言,教师首先要基于需求调研结果对该门课程可操作化和具体的最终学习成果进行清楚的构建,在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反向设计”原理,将实现最终学习成果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有机导入到课程教学中,围绕课程教学的“教(教什么?如何教?)—学(学什么?如何学?)—用(最终能做什么?)”三个层面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和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根据已有实践经验,OBE在课程层面的应用一般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从学生期望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反推到课程内容,通过不断增加课程难度来引导学生达成最终学习成果;(2)聚焦于重要、基础、核心的学习成果,排除或压缩不太必要的课程内容有效协助学生成功学习;(3)分阶段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激励学生达到最终学习目标。因此,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1)根据课程利益相关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2)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培养对象的差异性,保护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强调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性评价。由此可见,基于OBE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1)实践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及班级共性化“车厢式”教学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矛盾;(2)教学评价方法重总结性评价方法而轻过程性评价方法;(3)教学方法单调等现实问题。
二、劳动关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劳资冲突和集体罢工事件,使得劳动关系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敏感问题和热点研究议题。随着劳动法制的完善和劳动者劳动维权意识增强,劳资问题成为近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劳动关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新兴职业群体(在2017年9月15日人社部修订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中,劳动关系协调员列入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目录中)。而对劳动关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实践教学并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予以保障。但因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限制因素,以及未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劳动关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既不系统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因缺乏对大型企业劳动关系岗位职责内容的市场调研和系统梳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材内容而未设置系统全面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劳动关系实务工作了解不全面不具体,导致毕业后难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同时,现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就业为取向,未能兼顾少数拔尖学生进一步深造在专业知识纵深学习的需求。
(二)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单调不能对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合力。由于交叉性学科的特点,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所达到目标要求是较高的,需要掌握多学科的分析方法和能力,这就要求该课程实践教学应当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项目,相应地也要求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达成培养目标。目前《劳动关系》课程实践项目和教学形式主要是依靠二手资料开展案例教学法,以及针对校内小微型餐饮、零售企业及教育服务机构的劳资关系状况的小型调研活动。而这两种实践教学形式尚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专业素质能力训练和培养的要求。
(三)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主体单一不够全面客观。当前该课程在教学评价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运用总结性评价方法(考试),对于过程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则较少,不能反应出学生学习变化情况。二是无论是个人作业还是团队作业,课程评价主体仍以任课教师“一言堂”为中心,尤其在团队作业中,其他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未纳入进来,造成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以及团队作业中无论成员贡献价值出现“整齐划一”的成绩,不能对学生差异化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呈现。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固定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未系统构建课程的学习资源平台和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取得更好学习效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