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文(2)

时间:2021-08-31

  3国内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面向社会需求,强化通识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培养信息人才,首先必须以国际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当今社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劳动分工密集和职业细化,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则是学科的高度专门化和技术化。社会需求驯化专业学习,专业学习已经不能起到塑造自由人格的作用。[17]正是针对专业教育工具化、市场化与教条化的这些弊端,近年来,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焦点。通识教育延续古典时期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和自由的公民,保证学生将来成为各行各业专家的同时,仍然不失健全的人格和自由的品性,并且有能力应对复杂社会在专业领域之外提出的各种挑战。通识教育不仅仅要拯救专业分工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日益多元复杂和全球化的时代,主动承担起凝聚社会共识、培养合格公民的时代使命。

  3.2开放互动教学,培养数据素养

  培养信息人才,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推广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开展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比如案例课程和研讨课程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为主,训练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学思结合,知行合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创意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其创新素质,提高信息人才的培养质量。

  3.3校企合作,注重信息应用

  信息行业知识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市场竞争激烈,高校培养信息人才,应该与信息产业发展产生的实际需求同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课程内容重理论,却轻实践;重视系统性,却缺乏针对性,这样导致了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的不同步。因此,信息人才的培养途径应该灵活多样。比如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教育发展模式。其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进行交换和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是培养信息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发掘双方的共同需求,从具体项目入手,以实质性的互利共赢成果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深化产学教学内容。校企共建教育平台,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考核培养质量。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培养面向信息行业的人才为目标,把信息企业作为教学场所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从事信息系统领域内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成为未来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信息人才。

  3.4面向国际,推动交流与合作

  培养信息人才,国际合作办学也必不可少。国际合作办学在引进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

  (1)合作项目建设。在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定义“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不设立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项目往往和高校中原有的教育项目并存,更多地集中在课程和师资的引进。到2012年4月20日为止,通过教育部更新并公布的经审批与复核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共计1499个,其中包括本科和硕士。我国现已与众多国家建立教育合作关系,与我国建立国际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的国家和地区有188个。

  (2)师生国际流动。高校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建立联系,大力推进大学海外学习计划,不断拓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渠道,通过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假期学校、海外实习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派遣学生去国际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让学生切实感受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了解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根据学术兴趣,结合企业实践,逐步获取所需的知识。积极主动地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拓渠道支持和帮助拔尖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进入国际一流大学和信息学科领域一流学者的实验室深造。比如哈佛大学设立国际教育项目办公室(OIP),鼓励所有本科生寻求出国机会,目标是鼓励哈佛学生把国际体验融合在教育里,帮助学生识别与追踪美国之外的研究学习机会。

  (3)双语教学机制。国际合作办学的运作方式中,离不开双语教学。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双语教学机制是培养国际化信息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选择性地推行信息学科若干专业主干课程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培养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根据工作和业务沟通对象的需要,在中英文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信息人才,以增强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竞争力。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1.大数据环境下云会计的论文

2.大数据与信息管理论文

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4.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5.分析论文: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

6.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论文文

7.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研究论文

8.信息管理专业建立大数据实验平台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