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味之美,乃技巧之所

  “啜苦咽甘”是茶味的美妙之处,品茶人选好茶之后,接下来煎煮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这是将茶之美味到达最佳状态的途径。最后才可鉴尝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一)传神之美

  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听来很神奇,这么多的色,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而中国人却都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传神”之味岂能不提齐白石的《虾》系列?白石老人一生追求创新,创造了特例独行的画风。他擅用淡墨掷笔,绘成虾的躯体,再润之,显出虾体通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笔成金,干净、利落传神。再以细笔表现虾须、爪、螯,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绝伦的艺术功力。我们要了解画家使用墨色的巧妙,又要体会富有金石味的笔法,然后才能尝试学习结构里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画家的这些技巧,即使学生画不出来,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用笔用墨巧妙之处,体会到“传神之美”的魅力。

  (二)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之意。“含蓄”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是晚唐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茶艺也得之精华,正因味不尽,才会苦未尽而甘出。含蓄,在美术作品创作中,也是一种技巧方法。诗、画本为一家,作画也应尽显含蓄之意,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诗配画的课题,彰显其趣。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画家傅抱石将此诗浮现于画纸,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气氛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没有画离别的挥袖,也没有依依不舍的拥抱,只有落寞的雨色,让人不由跟着惆怅。含蓄之美,反而更能将画面的'意味深入到人的心里去。对高年级学生欣赏作品的味道,自然要从含蓄之美进行评价。也是做个有品味、有思想深度的人所必备的技巧。

三、器之美,从造型之需

  所谓“器之美”,原本是指茶的美色,需要与之相配的器具,才能映衬出其色泽、姿态的美感。鉴赏茶的汤色素瓷杯或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茶汤上、中、下三层幻出三种色彩的光环,十分神奇,耐人观赏。美术教学里也有“器之美”,即美术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一)雕镂之美

  《文心雕龙情采》有句“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在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就有《罐和壶》一课,我们可以欣赏到宋代“人形壶”,还有古代美洲陶罐,通过图片我们从器具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几乎能嗅到那个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特征:或沉静,或张扬,无不与那朝那代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联系。雕镂之美不光是在这些小的器物上,教材中还有专门关于雕刻艺术的体系贯穿各年段前后,如《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就是专门让大家来了解某类型的雕刻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传说到习俗文化再到实物图片,慢慢体会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之处。雕镂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造型方式,或圆润细腻,或粗犷厚重,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培养学生审美也需要从习俗文化及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

  (二)阴柔之美

  太极阴阳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古代美学中就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说阴柔之美更加温和长久,容易入人心。茶道中的阴柔之美,我们除了对汤水本身的柔美欣赏之外,更能从煮茶者的身上找到各种美。青花瓷,算是器物柔美之典范。其中尤爱装饰花瓶的造型。初看,仿佛一位穿着蓝印花布旗袍的女子,婀娜的曲线,典雅的服饰、脱俗的妆容、适宜的发型等,似乎就是那位为你精心泡茶的女子。细看,瓷器的花纹中又深藏着绝妙世界,有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提到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黑色深处被隐去”,像在青色的天地里等候那场烟雨,而此时的炊烟在袅袅升起,隔江万里,会联想起每个人心底的故事……

四、饮之美,属过程之态

  饮之美,它看似是一种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思想过程。茶艺是指从备茶开始,经过备器、烧水、投茶、激搅、育华,直至闻香、品味,其过程都在追求美的意味深长。就美术课程而言,饮之美,即思维(设计过程)的美感。饮之艺术应该成为一种思路和过程的净化提炼。

  (一)淡泊之美

  淡泊之美,是一种心境,淡泊容易让人与“名利”联系,虽然世俗的名利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活还有距离,但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一下子提炼出生活中适合入画的题材。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分别代表品质是:傲、幽、澹、逸。尤其是正直的气节、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历代画梅代表,还必须有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另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亦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艺术作品就如净化器,人若性格闲适恬淡,顺物自然,其胸襟自然开阔。人心之所向往,还是一份淡泊!

  (二)奇险之美

  每次饮茶,总有初相识的感觉,有神清气爽之奇。所谓“奇险”,与“安逸”相对,与“朴拙”相生,“奇”、“险”看似误入歧途,其实这才是创作思路的正道,能让人印象深刻,入了趣味!画家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便是充满“奇”字感受的绘画作品。如很多人感觉到的,画面看不见什么裸女,也没有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这幅画我们要帮学生体会立体主义的味道,从中我们能感觉到杜尚对于传统绘画语言的远离,从用色到造型,再到笔触的运用,都体现着“达达主义”追求的艺术境界。你似乎感受到空间的“颤动”和延伸。杜尚对他这幅作品很得意,觉得具有革命意义,也是冲破以往艺术中唯美主义,走向新的艺术风格的第一步。画与众不同的画,做特别的自己———这既是我们教学生绘画,也是做人的目标。最后,我想说:“茶心”即人心。品茶者“宜精行俭德之人”,能品出其美的人,其实是具有美好人格的人。我们从修养、造型、技巧、思路四方面如品茶般地品味美术课堂,从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以上所说,相信天涯有知音。  第三篇: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一、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插画是一种附在图书、报纸、杂志中的一类图片,能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由此突出文章的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插图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很多插画都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提高美术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以后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美术作品,而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让插画上丰富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通过插画中的风景和人物能够联想到很多的画面,能提高学生创作时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二、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制作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二年级的《今日菜单》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菜肴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各种菜肴,有学生制作了农家菜、小辣椒、豌豆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鱼等菜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生用彩泥造型出各种菜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正确的颜色、如何搭配出表现力强的菜品。工具:彩泥、牙签、格尺、垫板。教学过程:观看插图,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将自己造型出的菜肴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难点动作,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上面插画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优秀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2.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3.小学美术版画教学论文

4.小学美术的教学论文

5.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6.2017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7.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题目

8.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