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过程。教师要着力于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本文着重运用课例阐述对话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文本对话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一、绪论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话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如何因势利导创设对话教学情境,成功架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通畅、生动、积极的“对话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感悟、内化与迁移,是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命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涵与表达特点,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有效对话,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身心受到美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针对不同文本创设恰当的对话教学情境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如何巧妙的把这“一切事物”教授给学习者?这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对话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学生能在真挚的情感世界中体验文本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冲击力,从而形成从感性认识深华为理性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

  当然不同文本由于体裁内容上的差异,各自表达的侧重点和学习要点、难点也就不尽相同。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文本,精心创设恰当的对话教学情境,推进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进程。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主要构成是叙事文本、写景文本及诗歌等内容的文章。现尝试针对这三类文本的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论述。

  叙事性文本对话教学情境的创设

  叙事性文本通过描述一定故事情节,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借以讴歌人性的光辉、赞美事件本身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或批判假丑恶,有较强的阅读性。

  叙事性的文本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但是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特定背景之下人物的特定言行与学生的经验认知有较大的差距,往往成为学生与文本形成有效对话障碍,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巧设对话的情境。

  1.语言描绘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是课堂中各种形式灵活的对话过程,主要由教师的语言进行引导调动。教师绘声绘色而充满情感色彩的生动语言所营造出的愉悦、逼真的对话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为学习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导入《窃读记》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同学们,如果把自己比作某种动物,你会把自己比作什么动物,请说明理由。学生马上就被这个奇特而带有童趣的问题给吸引住了,产生了强烈的“对话”欲望,畅所欲言,纷纷介绍自己的特点。之后我顺势导入:“有一个和大家同龄的美丽小姑娘却把自己比作了一匹贪婪的恶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窃读记》寻找答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兴奋地阅读课文,自觉与文本“对话”,从而很快从字里行间品悟出林海音的这份贪婪源于对读书的渴望,她这份求知若渴的情怀深深感动了每个学生。最后,在学完这一课,让学生谈感悟时,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对林海音说几句心里话。学生放开思维,说得淋漓畅快。有的说:林海音,我佩服你的坚强,为了读书,要受那么大的委屈;有的说:海音同学,你真好学,我跟你比起来太渺小了,爸爸妈妈为我买了很多书,但是我却经常随便翻翻就不看了,真是不应该;甚至有的真诚地说:海音,如果可以,我要作你最要好的朋友,欢迎你随时到我家看书……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总结: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海音充实快乐,哪怕阅读要面对种种歧视和责难。阅读让我们成长而收获智慧,只要我们愿意投入的阅读;所以让我们和小海音一样和书籍做朋友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这种叙事性强的文本,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对话情境,构建一个发散性的对话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的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教师应当积极地从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切入,建立具有共情效果的话题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文本的对话、学习,那么这样构建的课堂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语言情境的创设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完全沉浸在文本说描述的故事情节之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悲欢,学习无尽思索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

  2.音乐渲染情境

  让学生走进叙事性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文本,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小女孩的凄凉,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G弦上的咏叹调》夹杂着寒风的呼啸,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