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造文句训练指导例谈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不少地区的中考先后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仿写句子,并且所占分值不低,2至6分不等。这种题型的出现,把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可以这样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仿句训练,既是应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一、 明白仿造文句的三个层面

  1具象化的模仿。如:

  例1、 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色色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仿:春——是自然女神,一睡醒来就在梳妆台旁梳洗,她把凝住的流水“梳展”开;把姹紫嫣红涂抹在大地上;把天空洗得明澈湛蓝;把乌云拨开,让七彩的阳光又普照万物。例2, 宽容是港湾,供我们的爱心停泊;

  仿:宽容是缆绳,连接我们的友谊;宽容是纱网,滤掉我们间的不和谐。

  例3,水是无形的。水是日月潭中的日月;水是黄果树瀑布的直发;

  仿:水是黄河的九曲腰带;水也是雅鲁藏布江的急弯。

  李白眼中的水是冲开天门的笔挺;李清照眼中的水是敲击心鼓的点滴;

  仿:秦观眼中的水是斜阳外环绕着孤村的弯延。水用无形变幻有形的万物,人间的百态。

  例5, 你若问我生命在哪里,我可以告诉你。看,嫩柳枝头那一抹淡绿,是生命;

  仿:修竹叶间那一笔翠绿,是生命;远山上那一片黛色,亦是生命。听,林中、幼鸟的叫声昭示着生命的到来;花间小虫的嗡声诉说着生命的力量;

  仿:树尖上孤蝉的哀鸣咏叹着生命的衰竭;地底下冬眠动物的掘土声说明着生命的蕴蓄。你若问我生命的样子,我可以娓娓告诉你。当文天祥仰天长啸,吟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生命是雄壮的;当李商隐手拿折扇,念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时,生命是凄婉而无私的;

  仿:当李清照绾起零乱的头发,说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时,生命是笃定不移的;当贝多芬用力弹出强音,当达芬奇着力挥出重彩时,生命又是强大的。

  上述模仿句式是“××是……”。其中,“××”是个抽象的、不易描述的概念,“……”则是对概念的具象化的描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是写一句话、写几句话、写一段话、写几段话,这样,一篇文章或者说一种文章模式就形成了。

  2。概念化的模仿,如:

  例1、 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奥运会已经不是一个运动,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各国友好的象征;申办奥运会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工作,而是一条连接世界人民的纽带。

  例2, 我是一个自尊的人。因为自强,所以自尊。我懂得尊严,懂得荣辱,所以我要力争上游,奋力争先,但同时也让我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这样我总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少了一份激情,缺了一份创新。

  这种模仿,就是解决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学生表述观点,不是易空泛,就是易模糊。他们认为含蓄是美,因而写的文章让别人看起来却是不知所云。教学中,就要要求学生在表述观点时干净利落,明确清楚,不拖泥带水。可以给学生一些好的语言形式,比如:

  例1:我认为……,不是因为……,而是因为……;

  例2:无论……只要是……他就……(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已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例3:我认为……,因为……,所以……;

  例4:××认为……,所以……。而我认为……因为……(卢梭认为寓言会反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钱钟书《读<伊索寓言>》)

  这种语言形式,课文中就有很多,教师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

  3、综合性的模仿,如:

  例1, 一朵鲜花不能打扮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例2, 气球:不脚踏实地的,难掩内心的空虚。

  笔:道出了世间之万物,却一生被别人握在手里。

  例3, 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峰顶的雪莲只有那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人才能采得到。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终将毫无所得。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恒心。

  例4, 雄鹰能够搏击长空、翱翔万里,是因为它在展翅前就有求索天空的雄心;春笋能够钻开岩壳茁壮成长,是因为它在黑暗中就有求索光明的壮志。人类伟大的奥秘就在于不断地求索。

  这种形式是将前面的具体化的模仿和概念化的模仿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思想,我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此,只抛砖引玉吧。

  上述文字只是我的一点粗陋的理解,分类还有不合理、不确切的地方,请各位方家指 教。

二、 弄清仿句考查的常见题型

  (一) 仿用修辞格

  1. 以一个完整的名句做例句,让考生按要求仿写。如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第6题:

  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 限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来仿写。只有一种花,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成熟的果,发芽的种,脱壳的笋,落地的叶。

  例句:在人世间,只有精神是不死的,它如同:巍巍的高山,滔滔的大海,灼灼的阳光,皎皎的明月,无形的春风。

  3. 出现关联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如2002年重庆市的模拟考试题第22题:

  仿照第10段画浪线的句子(“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以“XX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4. 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内容上要求适合原文语境,语意贴切顺畅。如深圳市2002年中考模拟试题第18题:

  根据所给文字的开头,再写一个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要求放在此文语境中做到语意贴切顺畅。

  原句:“画儿?不,它不是画。有谁在哪幅画里能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水声,能闻得到那泥土和野草的芳香呢?”

  曲儿?不,____________?

  5. 对联的形式。对联本来就是一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上下联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对出另一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句练习难度更高。如2001年吉林省的中考试题第30题:

  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学子论古今。

  6. 仿用排比句。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的一句话,______,有时只是一次默默的握手,但作出承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那是用信誉凝写成的铮铮誓言;_____,_____;默默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起了不悔的初衷.

  参考答案:①有时只是微微的一个点头②微微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书写的堂堂契约.

  7. 利用同义词或反义的词语对举来仿写的

  例如:依照下面的话重新立意造句.下面的话中“别人”与“自己”是一组对立的词语,并反复使用,造句时要考虑这一点。

  学会欣赏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呵护别人,就是疼爱自己。

  参考答案: 欣赏自然,就是欣赏我们的生命;珍爱自然,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

  (二)、仿用句式或语气

  1、 以句子的语气为主的

  例如: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参考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2、 以句子的关系层次为主的

  例如:依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境。

  参考答案: 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3、 仿用意境与表达方式

  例如:仿用下面的一段话的意境、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写一段话(不起过50字)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参考答案: 没有风,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湖水轻轻拥着抚着湖心的小岛,像慈母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所选的例句都比较有创意,能力层次比较高,生动形象,十分精警。内容上,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辟的议论,形式上,一般都使用较常见、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对偶等,既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原句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所以答这种题需要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加强仿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