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的论文示例

时间:2021-08-31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为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情况,课题组以蠡县部分农村小学校长和科学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并编制了教师问卷和校长访谈提纲,调查结果如下。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的基本情况。1.科学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调查发现,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4;年龄分布方面,20至30岁的占32%,31至40岁的占30%,41至50岁的占30%;教师专业分布方面,学习理工科的仅为30%,70%的科学课教师是人文学科毕业;从学历分布看,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到了74%。2.科学课教师的受训情况分析。调查中,70%的科学课教师从未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科学课程培训;而参训的教师中,73.3%的教师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二)科学课教师的教学情况。1.课时情况。访谈某校长时,他表示根据课标的要求,学校每班安排一周2至3节科学课程。但从教师的问卷结果看,90%的教师反映科学课程的课时经常被语、数、外占用或沦为自习课。2.教学参考依据分析。调查中,66%的教师依靠教材、教参教案进行教学,还有28%的科学课教师根据个人经验教学;而教学活动中,80%的科学课教师采用勾划重点、学生背诵的方式。3.实验教学情况。实验演示时,教师选择性做少数实验的比例是36%,从来不做实验的教师比例为60%。一旦实验数据或现象不一致时,11.1%的教师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83.3%的教师自己直接给出结论。

  (三)科学课教学资源利用开发情况。1.实验器材利用情况。科学课教师做实验时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多数由实验室配备,而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少数能用的比例占88%。2.教学资源开发情况。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来补充教学内容的教师占16%;教学过程中,能偶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教师比例为32%,剩余68%的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实施教学。

  (四)科学课教学评价情况。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科学课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书面考试成绩,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科学史是科学产生、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一部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历史。在小学科学课当中,适当引入科学史可以让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主要学习资源。关键词:科学课堂;科学史;重演一、科学史对小学教学的意义科学史是科学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一部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历史,又是一部凝聚着人类独有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演化历史[1]。自然科学是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而科学史将这笔精神财富记录下来呈现给人类,是人类思想宝库中一笔十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吴国盛说过:一想到科学的历史,就会掠过一阵异样的激动。[2]数千年来科学先贤们为摆脱观念的困扰以及扩大知识的领地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工作仿佛一部英雄史诗,勾起人的崇敬和敬仰之情。所以,科学史也是一部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然而直到20世纪科学史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式成为一门学科。阅读科学史可以使我们回顾科学的历史,了解历史中的科学家们真实的工作情况,了解一些观念逐步建立的历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入科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哪些发现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自然地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能够意识到所有的科学理论都不是最终的真理,都还需要经历不断改进、修正的过程。学生还可以从中感受前人在科学研究中遇到困难时的不惧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体会科学的魅力,树立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本质,提升其科学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史教学情况分析

  目前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学习科学史。在《全日制义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在小学科学的各个版本教材中也涉及科学史方面的内容。[3]例如,用科学现象、科学人物、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故事或逸闻引入一个章节,或者在单元、课的拓展部分涉及相关的科学史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学习。教师也会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科学史,例如,在导入环节利用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或者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来引入课的主题,通过利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科学史类的少儿图书。由此看来,科学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科学史对于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科学史引入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困难和问题的存在也是显然的。首先,课标中仅仅提到了要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并没有确切的学习目标。想要把科学史普及到课堂之中,课标中应对科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材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对科学史知识的数量、呈现的方式、科学史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评价建议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第二,目前教材中将科学史引入教学中的过程过于简单化,往往是作为教师导入的手段或者作为课后阅读作业。[4]这种科学史的教学模式是低效的。科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性怀疑精神和科学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将学生的观念与科学史中科学家的观念相互交融,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才能够使科学史发挥最大的价值。第三,一些教师认为科学教材中有科学家的肖像或者科学小故事就算是引入科学史的教育了。然而这种方式不能显现出科学本质并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科学的向往。而且,一些历史上的传奇故事,如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浮力、牛顿被苹果砸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故事虽然能够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但往往过于强调科学发现的偶然性、机遇性,忽略了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等,会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极端或片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