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探讨的重点。工业革命以后,面向一般民众的教育形成了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造就了大量的贫民,资产阶级根据需要对贫民及其子女进行职业教育,主要形式是举办慈善学校、学徒学校、改造普通学校等,也就是说现代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产生的。而职业化教育演变到今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更接近于“器”而非独立精神意义上的“人”,职业教育的弊病越来越凸显。
关键词:专业教育;自由教育;教育本质
教育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探讨的重点。要想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从教育观的源头说起。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的观点,西方经典人文主义教育研究者们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对教育本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而教育演变到今天,特别是大学教育阶段,对人的培养越来越偏离了其本源,现在的教育更像一个个了无生气的工厂,而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也像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无精神内核的、统一模式的“器具”。以下从罗伯特·M·赫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来揭示教育应该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关于自由教育的渊源
自由教育最早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涂艳国对自由教育的解释是“自由教育就是自由人的教育,是适应自由人的自由的教育”。[1]在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整个社会是由自由人和奴隶两大部分人组成的。奴隶承担着整个社会全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任务,使得作为自由民的奴隶主阶级可以不参加体力劳动而不必为衣食担忧,从而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学习知识、发展智慧。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智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个人生存的需要,也不是为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们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或者像哲学家所说的是处于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对知识和理智生活的天然向往和爱好。可见,亚里士多德所指的“自由人”,是那些“不为衣食所困,无需参加体力劳动,有大量时间学习知识、发展智慧以满足他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良好的教育既要使公民具有道德上的美德,也应使其具有智慧上的美德;既要使其具有勤劳和作战的能力,更要使其善于过闲暇与和平的生活;既要使其能够完成各种政治的、军事的以及日常必需的事务,更要使其擅长于追求真理、研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2]
自由教育应该是非常广泛的普通教育,而不是狭隘的专门教育。自由教育的理想意味着个体的身体、道德和智慧的和谐发展。由此我们不难推断,自由教育强调的是人们不出于功利目的,对精神的追求,对自我的提高和完善。
二、罗伯特·M·赫钦斯对教育目的和自由教育的探讨
罗伯特·M·赫钦斯对教育的探讨主要涉及教育基础和自由教育两方面。
1.教育的基础
罗伯特·M·赫钦斯将教育的探讨纳入民主社会这一框架内,强调教育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系统的目的始终一致地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年龄阶段:提高人作为真正的人”。[3]而社会的提高,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来达成“社会要提高,不是靠提出社会改革的方案,也不是靠学校或其他,而是依靠个体的提高来改善”。[3]罗伯特·M·赫钦斯同时指出:“人天生是自由的,天生具有社会属性。要想享受自由,人需要遵循一些规则。人要在社会生存需要道德品质。充分地发展人的自然属性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理智习惯”。[3]这里就涉及到了培养人的精神内核,“人的提高,意味着他们理智、道德和精神力量的充分发展”。[3]
以上教育目标应如何实现呢?赫钦斯接下来作了回答,即通过自由教育来培养。
2.自由教育
罗伯特·M·赫钦斯通过对自由教育的解读来揭示自由教育的内涵,以及自由教育理念在美国的实践,得出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学会作为人的自我思考;发展人作为人的最高能力;赋予人智慧,而文明的达成是需要全人类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莫蒂默·阿德勒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
莫蒂默·阿德勒提倡的是公平的基础教育,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基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莫蒂默·阿德勒看来,“基础教育的目标对整个受学校教育者都应该是统一的”。[3]具体而言包括三重目的:第一,我们的社会提供给所有的孩子充分的个人发展机会。第二,所有的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后,将成为有充分资格的、选举权和其他政治职责的公民。第三,当他们成年以后,所有或者绝大部分的孩子会从事某种职业以安身立命。[3]而以上目的的达成是通过基础学校一般和自由教育实现的。根据以上的理念,莫蒂默·阿德勒将基础学校的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课程是知识教育;第二课程是心智技能培养;第三课程是使学生达成一种对价值观的理解。以上课程是相互递进和相互补充的,是一种一般性的和自由的教育。
2.精华部分
莫蒂默·阿德勒着重提到的是培养教师以实施自由教育,而教师的培养并非现行“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师的培养靠的是自由教育,而不是师范教育。以至整个社会存在一种文化的病态——专门化的野蛮行径。而能实施自由教育的教师是由从基础学校就开始按照上述课程方案和理念培养的“真正受过教育的人”。[3]
四、自由教育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某种教育形态的产生往往取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是基于某种教育价值而选择的,它必须体现一定的教育哲学观。因此,以何种教育哲学为依据,制定何种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目标的内容、性质与方向。”[4]
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自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