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 要】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和学生成绩考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验手段的虚拟仿真化,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字化 教学模式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由单一的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综合性教育就是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最新的方法、手段,迅速、准确而又有效地综合起来进行传授。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早日适应“四化”的高素质人才,只靠单一的学科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综合性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和高科技的人才。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是各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其中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搞好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是必要的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既可以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又可以支持校内的网络化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种无国界、无校园的新的教育方式正向我们走来,网络化教学必将给传统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随着网络教学的长足发展,加快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稳定教学秩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加快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多媒体教学师资培训,推进资源建设工作进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带来了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总体设计能力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面向教师举办多媒体网络教学培训、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培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激发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极大热情,为网络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资源库建立提供有效的资源保证。伴随网络教学的发展,今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师资培训活动。

  2.制定措施、强化落实,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网络教学的资源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应当在政策激励、目标引导、活动促进等方面制定有效办法,落实政策措施,给教师资源建设以原动力。(1)政策激励。通过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从而推动资源建设工作上台阶。所以学校相应的政策激励必将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2)目标引导。应当根据教学改革及资源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向教师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明确不同阶段的努力方向。比如,当前阶段提出基本建设目标是建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而今后两年资源建设目标是会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3)活动促进。就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资源建设上数量、出精品,以保证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教学资源质量的稳步提高。

  3.搞好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充实而完善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资源建设中应随着网络教学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的功能和内容,既要做好资源的开发建设,又要做好对现有教学资源的重组、整合和改造工作,也就是按照数字化、多媒体的技术要求对现有的数字资源予以编制、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再者,建设充实而完善的课程教学和教育资源,是推进资源共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资源建设的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制高点,建立课程资料和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是资源建设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展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改编,引进其它的优质资源,自建精品课程和课件等多种途径,不断充实教学信息和多媒体资源,同时要注意收集、存储多种优秀教案和各学科备课资料、教学论文、期刊等教学资料,建立素材资料库,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创造条件,下载网上教育信息,存储与教育有关的视听材料、图书目录和各种图书资料,为数字化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二、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适应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在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列出三种主要的基于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媒体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的媒体既包含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的视听媒体。学生接受来自于教师、计算机传递的教学信息,同时,学生向教师传递各种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社会上任何地方,利用各种学习资料、教材、视听媒体、图书馆、互联网络上的各种学习信息进行学习,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只是通过编制各种教材,给学生答疑,间接地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步调由学生自己安排和决定。

  3.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等台作性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协同工作的技术基础上,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来指导学生。学生既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

  从这三种典型模式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扩展了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同时通过互联网络,教学内容可以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所取代。

  (3)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刨造能力、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各方面的能力。

  (4)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促进者。在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处理所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努力成为自主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