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师专经管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论文

时间:2021-08-31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教育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论文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文分析了影响德宏师专经管系教育教学质量因素,提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德宏师专经管系自20xx年7月正式成立以来,发展较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发展、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和清醒地认识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经管系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职业特色不鲜明、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完善、学风不理想、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不高等诸多问题。为深化学情、教情认识。也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以致用,推动经管系又好又快发展,经管系于2009年4月在全系教职工和2o07、20xx两个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座谈法、个别访谈法等方法,发出问卷表230份,收回227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外部因素。

1.办学要指导思想明确,突出特色。

  大多数的师范院校举办非师范类高职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不十分明确、清晰和统一,重高专轻高职.视师范类专业为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师范类教育上,视非师范类高职教育为副业.是权宜之计,忽视对高职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模式、特性等的深入研究,不注重改善和提高教学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通病。经管系由于认识不足,办学定位不准.一定程度上还在按照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现有条件来办学。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缺乏行业依托,以致经管系高职特色不明显。

2.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德宏师专办学经费严重匮乏。教育基础设备设施较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均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到目前为止,经管系只有一个早在20xx年建成的、价值(原值)40000元的、而且只能供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实习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其它专业的校内实训、实习实验室基本为零,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时问太短。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如果单纯用师生比指标来衡量.经管系教师缺口并不大,但从教师的专业背景来看,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相去甚远.且出于个人学历提高、系部建设、学校发展,特别是学校转制的需要,经管系半数以上教师在20xx—20xx年短短的几年内相继脱产或半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师资更是雪上加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

3.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总体下降,质量参差不齐。

  据我们调查.经管系学生中有5O.22%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偏低.只能报考德宏师专,且有4J4%左右的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无所谓。也就是说,经管系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降分录取的,生源质量比较差.这些学生入学后在教学中很容易形成木桶的“短板效应”.教师授课经常面临着“就高”还是“就低”的两难选择,为保证考试的合格率,只能是降低要求,必然导致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

4.高额的学习费用和不乐观的就业预期,影响学生学习行为方式.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据调查,经管系9O%的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和相对贫困学生约占三成.有39.21%的学生是因为学校学费相对比较低而选择德宏师专(系)的,是学生及其家长根据家庭经济能力做出的客观、现实但又很无奈的选择。高额的学习费用及不太乐观的就业前景预期.迫使学生更多地考虑将来就业及个人机会成本的补偿。这种过分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忽视文化素质训练、忽视专业知识的认真学习、忽视自己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反而热衷于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或者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或者从事别的能捞取更多社会资本的事情,以致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迎合考证增加就业砝码而偏废了专业学习和能力训练。而那些为考证而考出来的证书往往“含金量”很低.根本没有把所考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更谈不上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有所建树。在此次问卷中,高达59.03%的学生对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感兴趣,34.36%感到一般,而只有6.17%和2.64%的学生无所谓或不感兴趣。

(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内部因素。

1.师资队伍还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实践操作,具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经管系现有14名专职教师,平均年龄36岁,其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11人,比例为78.51%,拥有会计师、统计师、助理会计师、导游资格证书等双师双证的教师有6人,比例为42.86%,在全校教师中人数最多。比例最高,表面上看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基本合理、有良好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除一名教师外.其他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很少有机会从事专业技术实践工作,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很难适应或胜任高职高专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尽管我们也从校外聘请专业人士和行业能手来兼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由于人数有限,往往也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教育教学改革滞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不完全适应高职高专的要求。

  表现在:一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公共课门数多、课时多;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技能项目匮乏,以实践为主导,以“必需+够用”理论为标准的理念没有充分被接受和落实.课程体系尚未摆脱普通本科院校模式。二是有些课程内容本身枯燥、乏味或不实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三是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没有及时调整,单调、平铺直叙,完全以教师为主体,没有更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的机会,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在调查中.有37.8%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36.12%的学生因教学过程呆板机械而不喜欢上课、厌学.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因厌学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而推卸责任的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仍旧在照搬传统的本、专科教育模式而在“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方面探索不足.同时也不能排除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设施简陋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