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语言助力思维生长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联想引发个性

  小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想象力也是最丰富、最独特,但往往有的学生表达时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脑海中缺乏知识,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处于未开启的蒙昧状态。因此,我们在引导中必须帮助学生找到联想的基点,唤醒想象,允许虚构,并经常进行示范,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富于想象力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平时,笔者经常写一个字、一个词,或画一个图形,读一首小诗,启发学生联想。

  我班孩子都拥有一本日本女作家金子美铃写的《向着明亮那方》,书里的每一首诗歌,就像开启孩子们智慧的一把把钥匙。诗人细腻纯真的语言传递生命的乐章,给人带来梦的遐想和心灵的顿悟。孩子们在诵读中,找到了联想的基点:夏天像什么,激起了无限的想象。

  儿歌《夏天》是这样描写的:“夏天晚上是夜猫子,早上是大懒虫……”

  读完,笔者惊问:“啊呀,这夏天在诗人眼里都成什么了?”小朋友争先恐后说是小懒虫,是夜猫子。继而,笔者追问:“那夏天在你们的眼里是什么呀?”这回炸开锅了,孩子们眼里的夏天是这样的:夏天是重庆火锅,飘满了红红的辣椒,人们吃得大汗淋漓;夏天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一会下雨,一会天晴;夏天就是个大浴霸,热乎乎的;夏天像爸爸在发火,涨得满脸通红,就像快要爆炸的气球;夏天像刚出炉的热面包,冒着腾腾的热气,人就裹在热面包中。

  在联想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可以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精彩语言”尽在联想“生成”中。

  (三)梦想幻发个性

  缪斯带来的灵感也有其神秘的一面,那就是梦的灵感。梦带来了许多创意灵感。梦往往具有个人意义,帮助做梦者获得正在酝酿的问题解决方案。梦还可以呈现影像,吸引创作者完成创作。印度裔数学天才拉马努金说,他的天才思想来源于女神的托梦。英格曼?伯格曼的电影都源自于他的梦境[3]。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笔者鼓励学生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一个梦。其实做梦就是精神的冒险。去春游的车上,孩子们交流昨晚梦的话题:“我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我采到了很多茶叶,泡了很多香香的茶水,老师一喝,嗓子就不疼了!”“我也做梦了……”其实这时,有些孩子就是根据第一个孩子梦的灵感,生发了自己梦的想象,至于梦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梦。能够带领孩子一起做梦的教师也必定是一个好奇者、一个敢于让课堂中的思考和行动突破常规的创造者、一个用心创设宽松平和“对话”场的艺术者。

  总之,表达要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模式,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通过活动,诱导他们侧面思、反面思、局部思、整体思、发散思、聚敛思,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让语言精彩纷呈。

  三、让生活绽放智慧

  走出课堂,走出活动,我们终将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许多创意作品中都充满了源于自然世界的灵感:高山、平原、动物、昆虫等包罗万象。创作者对于自然的赞美溢于言表。科学家试图解决大自然的奥秘,数学家们寻求解决定力和抽象问题的灵感。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大量体现了源于自然的灵感,如华兹华斯、雪莱、拜伦等人的作品[4]。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如何捕捉大自然的灵感呢?

  (一)“直觉”触发个性

  晨读时,阴沉的天空下起了春雨,一年级孩子的目光全被这沙沙的春雨吸引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向窗外望去,似乎还想跑出去和春雨来个亲密接触。笔者读懂了他们眼睛里闪烁的信息,立刻把话题引向了春雨,让孩子们站到走廊,观察、触摸、感受春雨。孩子们被春雨亲吻了,情绪变得欢快了,灵动的语言诞生了:

  春雨悄悄落在我的脸上,就像妈妈抚摸着我,真舒服啊!

  春雨好像在跟种子说:“种子们,快快长大吧!外面的世界可精彩了!”

  小苗儿探出了脑袋,东瞅瞅,西瞧瞧,喝起了香喷喷的春雨。

  “沙沙,沙沙!”谁在唱歌啊?那歌声美妙极了!

  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们“触发”的灵感。“触发”是由一件事引发感悟,触类旁通。“触发”是需要长期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训练本质上就是生命开发、提升的过程。面对自然,要常常用“长眼睛的手”“会画画的鼻子”“站在窗口看风景”,持久开发“五官”,感受、发现、倾听、想象大自然,把外在的自然逐渐内化,“捕风捉影”中用文字凝固流动的自然美,达到人与自然两种生命的“感动与交融”。[5]要不然,哪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诞生。

  (二)“对话”自现个性

  如果说“触发”关注的是自我内在汲取、丰盈和饱满,那么“对话”讲究的是自我对外的表达、展现和承认。关注“倾诉”的方式,将儿童引向乐于“倾诉”,表达成为了一种精神需求,一种一吐为快的幸福。

  雷雨过后,他们这样自由对话: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眼睛说:“柔柔的荷叶是我的摇篮!”

  青蛙跳到了荷叶上,呱呱呱地唱着歌:“大大的荷叶是我的舞台!”

  蜻蜓高兴地说:“宽宽的荷叶是我的停机场!”

  小鱼也来凑热闹了:“绿绿的荷叶是我乘凉的大伞!”

  这些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看似很平常,但在发生的那一刻,孩子好奇的心理足够让他们神魂颠倒,真实的身体反应也足够能勾起他们想要诉说的欲望,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 课程在改革,课堂在变化。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用热情的话语激发学生思考,用宽容的心态来“容忍”学生的“放纵”,语文课堂就会放飞个性的思维,充满生命的活力。

【个性语言助力思维生长论文】相关文章:

1.“利用”学生,为“学”助力论文

2.互联网+思维下助力家长缓解分离焦虑论文

3.注重语言训练培养思维能力论文

4.论跨界思维下木雕造型语言的延伸论文

5.思维与理论论文

6.美术教学与思维论文

7.以自由生长为题的议论文

8.个性签名伤感女生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