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1-08-31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习。我们都只为最终的目标而奋斗:考上一所自己满意的大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大学生活中的思考论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摘要:从中学步入到大学校园里,莘莘学子们首先遇到的困惑就是:我们该怎么度过这四年大学生活,该如何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依大学的性质,分析了大学的功能,为学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建议

一、大学生活,我们该怎么过

  对每一个刚入校的大学生,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说它迫切需要解决是因为:在高考的压力下,学子们在高中阶段不存在学什么的问题,每天睁开眼睛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作业做不完”是对高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时间被老师和家长“精确”地安排着,不用思考今天要干什么,明天要干什么。然而,一旦走进大学校园,释去了诸多重负,这些学子们开始变得茫然:“除了上那几节课,我今天要干什么?”就成为刚刚入校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这四年时间里,如果始终得不到答案,那么,大学也仅仅是他(她)人生中的一个驿站,而他(她)也仅仅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匆匆过客。因此,解决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这个问题就显得迫切了。

二、大学是什么

  就我国的现实而言,大学,大都是学子们第一次在生理和心理上脱离家庭而开始迈进社会并开始独立生活,使他们有机会通过广泛地接触各种新的知识、思想和人群,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自我的阶段。因此,大学阶段对许多人来说,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由此影响终身及影响他人。因此,从本质上说,大学首先是铸造一个“人”,在铸“人”的基础上,然后才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

  另外,大学教育,正慢慢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发展,必修课程相对越来越少而选修课程相对增加,专业方向的淡化与灵活、课堂教育外非正式教育机会的增加(社团、交流活动、暑期实习)等等,这一切使得大学教育更象是一个超级市场:当你步入这个市场(进入大学)的时候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种投入会有一定的回报,这种回报,就体现于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中,而且,这种投入和产出有一定的相关性,你投入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会越多。

三、大学里,我们该怎么过

  (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德乃国家之基、民族之魂、为人之本。德育是人的教育,人通过德育而成为“人”。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合格公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德育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唯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都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教育之目的和教育之重。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除了从职业的角度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学会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养成为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

  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使用不当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有句话叫做:“丘吉尔是天才,希特勒也并非无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

  199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时,被列为第一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挑战。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近9000字,可以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对于经过大浪淘沙走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知识、方法可以很快掌握,但是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却不是朝夕可就的。只有把求知与做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切实培养起自学能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以后的自我教育。

  大学教育和以往的教育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再只是单纯的死板的理论灌输,更主要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习,掌握自学的能力。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否有效学习、发展成才的关键。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说,大学与中学的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大学里的教材(在此暂且称之为教材。严格的说,大学里本无教材,所谓的教材无非是最好的参考书罢了)比中学的课本厚了许多,也多了许多;另一差异就是大学里的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感悟、去掌握,而且,这些知识未必都是我们的专业需要。这些变化都提示我们:大学里,老师不可能像中学里那样,讲解做到面面俱到,这一变化必然要求我们能够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自己知道怎样去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学到真正的终生受用的知识。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翻,大学毕业了,如果不会自学或者还没有养成自学的本领,不会知识更新是不行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