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成长感言(2)

时间:2021-08-31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和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时代更需要教师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进行教学,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需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细致、准确地把握学情,尤其是学生已有经验、各自的个性和情感等特征,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究,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和顾问。

  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究和总结,更好地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的日常反思活动,可从有效的提问、有效活动时间、学生有效的课堂参与、课堂教学结构等反思教学设计,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教学预设的实效。那么,如何反思?在日常教学反思实践活动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教学反思的起点,是发现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即确定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当然,有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而更多的问题则来自教师自己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有来自教师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

  其二,观察分析。问题即课题,目标一旦确定,就要进行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通过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新策略奠定基础。

  其三,重新设计。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包括提出新的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等,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其四,实践验证。这一阶段是将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过程。教师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意义深远。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几个阶段,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一是课前反思。教师在上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整合、取舍教材,以最佳方式呈现给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的重难点内容,包括课后延展作业布置的针对性等,都应在被考虑的范围内。课前反思作为备课后期工作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做?

  首先,反思教案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吻合,深浅程度如何?也就是说,要把握好两头。一是研读教材,二是准确把握学生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通过研读教材,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查缺补漏,吸收、内化,重新审视这个教案的利弊得失;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案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情。

  其二,检验预设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增添必要的备用方案。众所周知,精彩的课堂生成,来自于课前的精心预设,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课堂生成。

  最后,课前教学反思还可以促进同伴互助的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同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讨论,听取他人的“高见”,即在课前,可利用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等时间,围绕自己备课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聚焦式研讨,取长补短、查缺补漏。

  二是课中反思。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如出乎意料的新课题的生成;尴尬场面的处理;学生学习情绪的改变等等,如何巧妙处理?课中反思,可以是反思课堂目标达成状况,在学生的发展方面,如学生课堂参与,情绪、注意力、交际、思维、生成等状况;在教学的得失方面,如教案的优、缺点,教学细节、教学机智、学生的发现等;反思教师自己的课堂表现,如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目标的达成 、激情投入、 教学设计的落实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过程设计,特别是教学顺序、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安排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等等,这都需要思考。

  三是课后反思。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等。在讲课技能技巧、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教师若能课后及时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漏点、遗憾及亮点,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自主、合作学习,自我反思,及时地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进而提炼总结,激发智慧,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

  四是反思一天后的“得”与“失”。教学是一门伴随着“遗憾”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预演(除非作秀)、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不可能十全十美。咋办?那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日常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助我成长。

  五是反思明天要做什么。反思明天要做的工作,提前做好协调和安排。各项任务要讲究工作的计划性和有序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每日自觉做到“八问”:一问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准备好;二问课堂上组织教学情况怎么样;三问课堂上“教”与“学”的氛围如何;四问学生在这堂课后有了什么收获;五问课堂上是民主教学否充满激情;六问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怎么样;七问今天的“得”、“失”在哪里;八问明天还有哪些工作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