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主要环节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篇一:教学设计有几个环节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及各环节的内容如何

  通过学习初娜娜老师关于《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基础知识 》的讲座,让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一层的领会。更加明确了教学设计中每一环节的任务及重要性,对我今后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各环节的内容分析如下:

  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教学过程(学习情境设计)——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帮助和总结——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篇二: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

  2.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3.教学内容设计;

  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设计;

  5.教学评价设计;

  6.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上述几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制约着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学生的已有水平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在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已有水平,确定向教学目标努力的起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这些外部条件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这些外部条件的设计要与学习者的内在条件有机地配合起来,从而优化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以及整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方案。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指向或预期的学习者行为改变

  的结果。这里所说的行为改变,包括知识、智力、情感、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现实表明,对课堂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没有看到它是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应该明确而又必须全面贯彻的问题,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开始,我们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选定和准确的.

(二)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设计

  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及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有了很大发展。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对这些一般的特点必须加以考虑,这对于教学方法、媒体的选择十分重要。除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共同特征外,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师也应了解。我们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安排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就是说安排适合于学生“内在条件”的外部条件。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钻研教科书,选择组织讲授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中。但是,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

  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往往偏于顾及知识的逻辑结构,难以更多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不可能原封不动的将教材搬给学生或不加指导的任凭学生自发学习,而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加工,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简化,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所选的材料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了教学内容后,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合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从而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顺利地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