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讲评课实际操作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习题讲评的效率。针对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解题能力低下的现象。指出靠题海战来提高分数的误区,总结自己多年的习题讲评经验,结合我亲历的示范性习题讲评课,提出“学程导航”模式下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方法。即我选错题,让学生自己讲给大家听,让学生积极思维理清思路,而不是被动思维毫无主见,让学生先将自己讲懂讲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落实下来发现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化学;习题;讲评课;学生主体;三归一变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阶段,我们经常需要对习题进行讲评,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条题目我已讲过了,做到类似题目时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错?”这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在习题讲评时的感受。因此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需思考的问题。
习题讲评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扫除盲点、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和新结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讲评的内容一般是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例,在他们的认识上具有代表性。因此讲评首先应该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并在创造趣味的同时启发学生。具体的说,通过对讲评的错误解法进行分析,不仅应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自己做错的地方,有时只知道错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如果教师及时讲评,学生往往爱听,并会发生兴趣。练习讲评课是实现知识与能力整合的有效途径,我们怎样操作才能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正好今年是我市提倡“实施学程导航、提高课堂效率”,我有幸亲自上了一堂示范性的习题讲评课,结合自己多年的习题讲评经验,提出在“解决问题学生是主体”的前提下,做到“三归一变”。下面我分别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主体——学生讲解错题,教师确定方法
讲题时我们应强化学生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因此,必须体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以学为主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夫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如浮光掠影而不能得其真;思而不学,若块垒积淤而无以通其塞。讲堂之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茫茫然般被填鸭,怎谈得上思。教师反反复复讲,学生反反复复错,最终结论是学生接受能力差,教师应当在平常教学中把学生的聪明培养出来,在考试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真正聪明。由学生自己讲给大家听,让学生积极思维理清思路,而不是被动思维毫无主见。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该鼓励他们尽量表达,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领悟、有收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 :李阳同学在学习下列物质的结构组成的时候摸索了一些规律和方法。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寻找这类物质命名的基本规律。
(1)甲烷和甲醇在分子构成中的共同点是 。
再通过比较乙烷和乙醇在分子构成上的共同点,可推知:这类物质名称中的“甲” “乙”……是表示物质分子中 元素的原子个数。
(2) 如CH3OH 称作甲醇;C2H5OH称作乙醇;C4H9OH称作丁醇。试写出丙醇的化学式 。
第(2)问的答对率是55%。对于这题的讲解,我们教师习惯用有机化学的思想归纳出通式:CnH2n+1OH来推测丙醇的化学式。但是如果你把解说权交还给学生,发现学生推测丙醇化学式的方法是这样的:根据第一问的分析,丙醇中碳原子个数是3,氢原子个数从甲到丁依次递增2个,还都有一个OH,所以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OH。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得到锻炼,做错同学的方法在做对同学的解说下得到了纠正。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讲的正确方法给予强化和肯定。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很好地沟通,习题的讲解达到最高效。
二、回归——回归到与错题相关的基础知识
习题讲评不能平铺直叙就题论题,而要以习题的内在规律和知识的纵横联系作为突破口,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树立自觉的探究意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对解题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那么如何将错题回归到相关的基础知识上呢?首先应将试卷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分类,确定相应的知识点。再将这一类错题合在一起讲。通过分块复习,学生对知识网络,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如何充分利用知识网络图这个资源,来对题目进行纠错?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例2: 染发剂中所含致癌物质“对苯二胺”(C6H8N2)可诱发白血病。关于C6H8N2的说法与知识点,晨晨同学分析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机物—— 物质的分类
B.一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物质的构成
C.“对苯二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构成
D.“对苯二胺”是染发剂的成分之一——物质的用途
这题的答对率是很低的,仅有30%。究其原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对象不明确。所以,在习题讲评之前有必要采用各种方法和形式组织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回顾和整合。此时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上黑板自主构建出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网络图,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
同样例2中的第(1)问:甲烷和甲醇在分子构成中的共同点。50%的学生答错,其错误答案:都含有碳、氢元素。也通过对上面知识网络图的理解,得到了纠正。通过对基础知识结构的展示,能让学生看清物质和分子构成的对象究竟是谁?这对纠错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