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教育质量分析与对策探讨教育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校应大力开展激发教育。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激发。比传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悟道;比授业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能强迫,只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不能灌输,只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之大不可忽视,需要激发,所以激发教育的背景强烈,意义重大。 三、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及工程应用脱节的问题还比较明显,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够,缺少案例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一些内容陈旧,应被新技术、新方法代替的教学内容还在占用着课堂学时。三是应用型知识体现不够,特别是很多地方院校还在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一些过深过窄的理论分析占用了很多课时,而一些与工程联系密切的应用性知识却远远不够。

  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教师的教法中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问题:一是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二是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三是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四是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五是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很多多媒体课堂,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与课件开发不到位形成明显的反差,不少教师只是把讲稿搬到了屏幕上,“照屏宣科”的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还要差。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法中也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问题:一是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二是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三是在学习状态上,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四是在学习层次上,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五是在学习情感上,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

  上述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层次和学习效果,助长了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的现象与风气,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而不习反映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和状态问题,指的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练习以及作业抄袭的现象;知而不识反映了学习方法和层次问题,指的是注重对知识的了解、记忆、存储这些“知”的层面的内容,而忽视对知识的分析、判断、加工、处理这些“识”的方面的内容;文而不化反映了教育方式和效果问题,特别是在“两课”教学中,学生背会了很多条文,但是还没有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和素质。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促使上述的“过少”变为不少,使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从而使制约培养质量的瓶颈得以突破。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应注重“四加强”:一是加强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体现了教学内容对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跟踪;二是加强课程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的内容,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体现开放式教学;三是加强教师的科研体会或自己所了解的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实例,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四是加强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将素质教育融人专业教育之中。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各校都在尝试不同的方法。这里提出下列11项措施:(1)案例式教学;(2)项目式教学;(3)实验实训式教学;(4)提问式教学;(5)开放式教学内容;(6)无标准答案作业;(7)组织讨论课;(8)改革考试方式;(9)改革实验方式与内容;(10)改革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11)理论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的互动。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这里提出课程建设的“七个一”:(1)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2)一手过硬的教学基本功;(3)一套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4)一套规范的教学文件;(5)一套先进实用的教材;(6)一套先进的考核方法;(7)一套效果良好的实验。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逐渐的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学改革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改革,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的改革重视不够,以至于比较多地存在着教学改革只是“教”的改革的状况。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要落到受教育者自身的提高上,“教”改和“学”改必须有机结合。对教师来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是最基本的任务,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面对今天的社会需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由传统学习向创新学习转变。下面提出“32字创新学习法”,与大家探讨:一是“始于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注重在学习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的是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所以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三是“勇于突破”。鼓励学生突破书本和前人的框框,更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突破和超越。如果一个教师把学生教的超过了自己,那是这个教师了不起的成就。四是“善于转化”。由输入与吸纳知识到转化为能力与素质。五是“巧于综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靠综合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六是“勇于创新”。首先要注重创新性学习,然后从创新性学习发展到学习后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七是“精于挖潜”。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都有比已经达到的智力水平高得多的生理基础,关键在于如何去挖掘、去开发。能够自觉地进行这种挖掘和开发是可贵的觉悟和高明的智慧。八是“勤于实践”。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是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作为一个教师,传授知识是基本的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三是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更重要。努力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术品格;四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浅析高等教育质量分析与对策探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探讨论文

2.《浅析高等教育的数量观与质量观》论文

3.浅析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理念论文

4.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

5.浅析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考论文

6.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7.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8.浅析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对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