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论文

时间:2021-08-31

  论文关键词: 会话含意 因素 关联理论

  论文摘要: 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体运用语言的过程。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用实例试分析影响会话含意理解的各种因素,以便日常交际顺利进行。

  1. 概述

  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为了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是离不开与人沟通的,这就是交际。而具体的交际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场合及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与书面语相比,口语话语具有省略、简化、时效性强等特征,因而对语境的依赖性比书面语更大。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在某种场合,有时交际者会出于某种目的或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比如修辞和外交辞令的使用、婉转的批评或拒绝以及用幽默的口吻表示异议等,有意转弯抹角,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字面之下,作为听话人就只有借助语境(context)、透过字面来推导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否则就会使会话中断或者失败。所以,交际的效果与交际者对交际环境,即语境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这是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课题。本文尝试用关联理论分析影响和决定推导会话含意的诸因素,以便交际顺利进行。

  2.推导会话含意的理论原则

  2.1合作原则是产生会话含意的基础理论

  合作原则是生成会话含意的初始理论,根据Grice的理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应遵循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合作原则包括四大准则:量的准则(quantity),质的准则(quality),关联准则(relevance)和方式准则(manner)。如果交际双方遵循了这个原则,那么说话人的意思就是字面所表达的意义,即话语的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Grice的合作原则只能解释听话人采取的是合作态度,而说话人又成功地把信息传递给了听话人的交际行为。

  下是因为第一说话人遵循说得“尽量少”的准则,提供极其经济的信息量,使得第二说话人在扩充信息时有机可乘,做出幽默。例如:

  (1) (Two friends are chatting in the pub.)

  A: My wife doesn’t appreciate me. Does yours?

  B: I wouldn’t know. I’ve never heard her mention your name.

  A遵循着说得“尽量少”的准则,用Does yours来询问B的妻子是否欣赏B。但由于Does yours是省略的用法,在上下文中既可以理解为Does your wife appreciate you,也可以理解为Does your wife appreciate me。显然A意图表达的是前者,而B故意曲解为后者,他说的“不知道,我从没听她提起你”,正是以幽默来戏弄同伴,达到幽默的效果。

  但事实证明人们在交际中,往往会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此时话语的意义就不再是字面的所表达的意思了,即非自然意义(unnatural meaning),说话人的意图或目的隐含在字里行间。作为听者,是否理解非自然意义就决定着他是否能够理解话语的真正含意,即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所以合作原则不能充分解释人类所有的交际行为。要想真正理解这种表达法的目的,还需将话语与话语所发生的环境相联系,于是就产生了关联理论。而关联理论可以解释在不合作的情况下,信息的成功传递。

  2.2关联理论是理解会话含意的核心理论

  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不以规则(rule)为基础,也不以准则(maxim)为标准,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人们认知事物时总是遵循着一条Sperber和Wilson称之为关联的原则,即根据与之有关联的信息来认知事物。他们(1986:158;1995:260-66)提出的关联原则是:⑴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认知原则);⑵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交际原则)。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明示(ostensive)行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为推理者提供必要的理据;听话人就要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关联指的就是说话人的话语在听话人的语境假设中可以产生语境效果。而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示,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惟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所具备的最佳的关联性(译文参考何自然、冉永平,1998)。Sperber和Wilson建立的推理模式可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说话人话语+听话人语境假设+演绎推理=语境暗含→语境效果→交际成功。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关联理论是理解会话含意最重要的手段。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展示关联原则是怎样在明示-推理交际中起作用的。例如:

  (2)Mike: Shall we go to the movies?

  Mary: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exam.

  从字面意思上看,Mary的回答是和问题不相关的,因为Mike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提议,他期望对方的回答是接受、拒绝、其他的建议或讨论等,Mary的回答是怎样被理解的呢?理解Mary回答的关键在于找出关联。为了从Mary的回答中找出关联,Mike必须根据当时的语境再结合自己的认知环境提出语境假设①,并从中推断出语境暗②。

  ① a. Going to the movies takes some time.

  b. Studying for exams takes some time.

  c. If you go to the movies, you cannot study for an exam.

  d. If you study for an exam, you cannot go to the movies.

  e. Generally one cannot both go to the movies and study for an exam at the same time.

  Mary: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exam.

  ② I (Mary) cannot go to the movies.

  ③ 既更改了Mike的认知环境,同时得出它所花费的处理努力又较小,因而Mary的回答的`关联度是较大的。因此,Mike认为②是Mary的真实意图。

  3.影响会话含意理解的诸因素

  3.1 互明是理解会话含意的基础

  交际双方能否达到互明是话语获得关联的基础。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即自然信息)和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即话语背后的意思)的明示— 推理过程。首先,交际双方应该达到互明(mutual-manifestness)。互明指的是交际双方共同明白的事实或交际者之间对共同话题的相互明白的表现,那么说话人为什么要施以明示行为呢?因为只有通过明示行为,才能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建立联系,没有这种联系,说话人将无法改变他人的认知环境。可见,说话人施以明示行为并与听话人达到互明,既有认知意义又有社会意义。所以,交际改变说话人与听话人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但是,互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交际能否继续,持续多长,取决于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明白度(Grice,1975)。其次,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 关联性。这就需要听话者对说话者的话语进行推理。这种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它要求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明示行为(ostensive)中所表达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刘绍忠,1997)。任何一种明示行为在它的信息意图背后都隐藏着交际意图;或者说,寻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首先要理解他的信息意图或字面意思。一旦了解了字面意思,听话人必然进一步去寻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可见,关联理论是与交际者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的,而互明又是理解会话含意的基础。如果交际双方不能互相明白,话语就无法建立适当的关联,最终造成误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