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实践与思考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直接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从事没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工作。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协商保证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要将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关事项写入实习合同中,要求厂方给予一定保障。学校不得拖欠或扣发实习单位向实习学生支付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关心爱护实习学生,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朱乐敏.高职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64—68.

  [2]李崇高,黄建初,韩明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1):75-80.

  [3]杨建平.浅谈离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J].工贸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69.

  [4]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5]徐银.高职食品专业毕业就业质量调查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61—263.

  [6]林洁.“工学交替”及“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初探[J].南方论刊,2009,(7):111—112.

  [7]张甦.高职食品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结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7,(30):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