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调查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篇一:水果店调查及创业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当今水果市场的现状的调研,发现果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为推动其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建立水果店创业计划书,继而提高水果店的竞争力,降低问题与风险,为消费群体提供特色服务, 对于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盈利,水果店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 果品市场 问题 措施 前景

一 我国果品市场的调查

  1果品种类

  9月4日下午至9月5日上午,本组成员“兵分两路”,“一路” 对位于凤起路的好又多超市进行了调查走访,“另一路” 走访了位于秋涛路和三里亭的2个果品批发市场,并对秋涛路的果品零售商店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无论是超市、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商店,果品都未进行冷藏保鲜,果品种类和品种繁多,南北果品均有,来自北方的主要果品有苹果、梨、葡萄、鲜枣、鲜桃、李子、猕猴桃、柿子、哈密瓜、石榴等,来自南方的主要果品有柑橘类、香蕉、菠萝、椰子等。好又多超市进口果品所占比例为41.7%,主要进口国家为美国和泰国,其中美国占进口果品的50%,泰国占26.7%,在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基本未发现进口果品

  2单果包装的几率

  单果包装的机率很低,只有16.7%,其中用网罩包装的比率达到66.7%,用塑料盘、纸板、塑料薄膜和保鲜纸包装的各占16.7%(有的果品用到两种包装材料,比如黄冠梨用到塑料盘&网罩,黄花梨用到网罩&保鲜纸),批发市场特别是零售商店不洗果,不打蜡,挑选分级不严格,包装不规范(纸箱质量差,箱外无标识,份量不足,混等混级,弄虚作假)等现象普遍存在。

  3 经营和管理,果品品质,货架寿命

  冷风货架(柜)基本未被使用,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更是连空调设施也没有,只有好又多超市有空调调节果品货架温度。相对来说,好又多超市的各种果品外观品质状况比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为佳,货架期也相应地长。零售商店因为没有规范的经营和管理,果品品质状况最差,货架寿命也最短。

  4价格

  价格方面,因为好又多超市以销售进口果品为主,所以价格在5元/kg左右浮动,有些进口果品例如美国的进口红提和以色列的红西柚更是卖到9.9元/kg,较批发市场和零售商店为贵。而批发市场因为主要从事批发,价格比零售商店来得低,不过基本在1元/kg内浮动。

二.我国果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水果在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上与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先进国家相比,总体上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果生产技术的改进,如水果高接换种、水果套袋、控制载果率等技术的逐步普及,我国水果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先进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水果外观质量还是内在质量上,我国水果总体上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目前我国水果的优质果率只占水果总产量的40%左右,其中约5个百分点属高档优质果,这部分水果价格高、销路畅;另外约有45%的大路货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波动幅度大,销售困难,风险也大;还有15%的劣质果甚至没有市场,出现积压滞销。

  2.我国的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落后

  在水果采后处理方面,我国一是技术采用率低,二是采后处理技术薄弱。目前,我国仅有1%左右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投放市场,由于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落后,严重影响了果品外观质量,进而影响到果品的销售和价格。

  3.我国的果品采后管理非常落后

  我国果品采后管理极为落后,果品产地预冷、冷藏运输链的建立以及果品冷藏库的建设与果品中生产严重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约占水果总产量的15%左右,可想而知,85%的水果采收后在较短时间内都去抢占有限的市场,这与市场需求的周年均衡性发生冲突,必然带来滞销价跌,一时卖不出去,就公失水腐烂,影响品质。

  4.我国果品的采后损失非常严重

  我国果品采后损大约1/3的产品在消费前就损失掉了,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世界发达国家都将农产品的采后处理放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他们能够将新鲜水果采后损失控制在2--5%。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产值70%以上是通过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销售环节实现的。采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日本为2.2,美国为3.7,我国只有0.38。西欧各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高达90%以上,我国还不足40%。国外果品包装增值可达10倍以上,我国却还停留在回收包装成本的程度,差距相当明显。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苹果冷藏量已达到总产量的80%以上,而我国部分地区苹果冷藏量还不足10%。

  5. 我国的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没有完全达成体系化

  我们的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基本从国外成套引进,但设备价格太高,且只能用于少数几种果品的保鲜、分级,功能单一。设备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低,效益不高。

三.推进我国果品市场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中国和欧美各国的农业发展各有长短,只有通过合作和互补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政府、中介组织及企业应相互联手,营造和推广园艺产品品牌形象。应在 WTO的框架下实现贸易关系的稳健改革,尽快调整和改革贸易政策,制定更加开放、透明和更有预见性的市场准入规则,加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应以民间合作为主体和基础,鼓励企业及民间机构围绕不同领域和项目开展合作。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在信息交流、科技推广、政策优化等方面做文章。特别是在与市场环境有关的网络、机械化等方面,在园艺品种和栽培技术、采后处理、低温运输系统、质量保障、植物检疫等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努力提高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水果采后处理与加工的支持力度。

  水果采后处理与加工需要较高的设施与技术要求,需要较大的投入,如果单靠企业和农户的积累来解决,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是不现实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我国水果的出口份额,满足人民对优质水果的消费需求,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水果采后处理与加工的支持力度。首先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完善有关政策扶持措施,鼓励名优水果基地和龙头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水果采后处理与加工;其次应在财政和信贷资金上给以必要的支持。对重点名优水果基地和龙头企业的良种选育、新技术推广等给以必要的财政补助,对水果采后处理与加工厂的建设给予优惠的贷款支持;第三是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服务。除了继续做好产中新技术推广外,要大力宣传和推广适时采收、采后及时处理及贮藏保鲜新技术,要做好果品的信息发布和预警预报工作,为果品生产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加强水果保鲜、贮藏、运输和加工技术的研究。

  欧美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得益于强有力的技术研发能力。他们对研究项目的确定决定于生产实践,即对什么项目进行研究由生产者决定,因而研究成果都能很快在生产上运用转化,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同时有些发达国家农产品尤其是出口农产品的种类不多,他们的研究比较专一,能很好解决某一产品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中遇到的问题,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我国应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科技研究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实解决我国水果在保鲜、贮藏、运输和加工方面的技术难题。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而果品采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强化必将为本土果品产业带来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十足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