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史看实验与实在的关系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实在概述

  到底什么是实在?张华夏教授在《实在与过程——本体论哲学的探索和反思》中提到:实在就是“真实的存在(real being,或realexistence)的意思”。[8]在哲学上,“实在”就是要在表象和物象之间确立某种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实在指的就是表象和物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对“实在”的讨论,肯定是离不开“实在论”的探讨的。一般地说,在科学哲学史中,实在论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类型:(1)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2)知觉实在论,(3)科学实在论。[9]第一种类型的实在论是指抽象实体或普遍性在时间和空间之外存在。如果按照“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来看,第一种类型的实在论指的就是物体的“第一性质”,为客体自身内在所固有的,也可称为“自在之物”,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于他物,可以用一元谓词来刻画[10]其维护的是传统的实体——属性观,断言第一性质为物体自身所固有。第二种类型的实在论观点断定物质客体独立于我们的知觉而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科学实在论则主张,科学认识的客体独立于科学家及其活动而存在和起作用。从古代自然哲学到中世纪哲学,物质就是质料,即作为不确定的基质;在近代,物质就是指实体;在当代,物质非无物质化了,即非实体化了。在物质结构学说中,“物质”一词就是单纯对物理实体的笼统称呼。物质就是第零性质和第一性质的承担者。罗嘉昌认为,物质非物质化了。“实在”发展的逻辑顺序可以概括如下:质料——实体——非物质化。

三、不同实验观对应实在论的发展

  在博物学时代,科学理论的实在性是以“目证”为根据的。博物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实践方法,并且实践对象多为已经存在的事物,特别是天然自然物。观察是博物学的主要实践方法。此时的科学多为自然哲学,没有明显地与哲学区分开来。第一种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哲学论文哲学论文,因为与本文的主题关系不大,故笔者不予讨论。近代实验科学与哲学都认为理论的客观性是其合理性的前提,他们的区别于在,科学具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实践方法,即科学实验,并且把科学实验视为“科学的独一无二的真方法”。 此时实在论处于知觉实在论的阶段。科学的客观性以科学实验为根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也就是说,一个科学概念、规律或模型是否实在或真实,总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答案。也就是说,没有实验,讨论科学理论的实在性或真实性是没有意义的。

  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并进入实验后,近代实验方法也相应出现与成熟,科学理论系统也同时出现,科学实在论相应而生。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中,经验论的科学实在论观点成为主导。科学家们认为,如果科学规律是真实的,那么其中的理论实体也是实在的。例如,虽然有些学者批评牛顿理论中的引力概念,但是,并没有怀疑引力的客观实在性。而这种实在论的观点,与实体与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罗嘉昌先生的观点,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可以用二元函数来表述:Yr=fr(x,r)。

  其中Yr作为序偶(x,r)的集合,表示一种具体的关系性质,f表示个体x所具有的属性,而fr则表示x和r之间的关系。此时,x和y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r可以消除,因此现象Y不是别的,它只是客体x“自身”被观察的结果。这都是宏观层面上的东西,实验主体在宏观世界中存在,在宏观世界中进行活动,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在宏观领域内发挥作用的,实验客体也是在宏观世界中可以直接观察或感受到的,我们在宏观领域中讨论“实在”,问题不大。

  随着实验对象从宏观到微观、或者从低速到高速、或者从简单到复杂、或者从静态到动态,实在论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分歧出现。有两种明显的现象,一是反对传统实在论观点,甚至走向反实在论;二是各种新实在论观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研究领域从宏观向微观领域深入哲学论文哲学论文,实验仪器与微观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了一个下限——作用量子,它同测量对象本身的运动相比再也不可忽略,因此当人们试图换一种仪器去把握微观客体另一侧面的表现,就会破坏客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实验与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实验仪器的作用不可忽略,微观客体性质的生成有赖于实验仪器,观察手段已经不能置身于现象之外,仪器和现象作为一种整体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参量r和x的耦合不可忽略,成为决定现象Y生成的本质要素。在量子力学正统学派把微观粒子的客观实体视为实验的作品,而非天然存在的;逻辑上可能的实体或属性处于迭加状态,形成波包,在实验中,波包偏缩,成为一个本征态。所以,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与实验过程是动态相关的。对于复杂系统研究而言,整体论的实在论观点也相应出现,认为有机系统的实在性在于它的整体性,一般整体性表现为关系或过程概念,而非实体或性质概念。关系实在论、能力实在论等各种实在论的观点相断出现。

四、小结

  从科学史的角度分析实验与实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实验与实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毕竟各派的理论基础不同。但是本文的目的是能为“实在”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将实验与实在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梳理,实验已经不能再被忽略了,正如哈金所说的,其已经作为“介入”成为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2]于衍平,男,1960年,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研究,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221116.

【从科学史看实验与实在的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1.科学史科学教育论文

2.费耶阿本德对科学史的诠释论文

3.看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4.实实在在写出真论文

5.生物实验小论文

6.科技小论文实验

7.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论文

8.数学与计量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