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2)

时间:2021-08-31

四、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取得的共识

  梳理已有研究可以发现, 对于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尽管研究者不同, 表述也有差异, 但大致还是取得了如下共识。

  在变革的动因或背景方面,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学必须从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 使每个人的天赋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可运用的现代技术手段, 从而提高教学科技含量和效率。在变革的内容方面, 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该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 有效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由于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善于发挥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变革的方式出发, 不同学科可以依据相应的学科特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是个性化教学有效的方式, 应该加强师生合作。由于采用教学组织形式受到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技术手段、师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决定了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是动态的、复杂的。

五、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展望

  近年来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未来的研究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在变革的动因或背景研究上, 应更多结合普通高中生的特点, 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内涵研究。首先可以根据高中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其次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同, 将集体授课、小组学习与个人辅导合理结合, 使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的发展。

  第二, 在变革的内容研究上, 要从历史发展中寻求合理因素, 从国际借鉴中探索中国特色。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班级授课制还是有不少优点的, 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形式就完全抛弃过去的成功做法。就国际借鉴来看, 一些国外成功的例子在中国却不一定适用。我国的普通高中以升学为主要目的, 而欧美国家的高中多是兼顾升学和就业的综合高中, 教育目的不同, 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在借鉴西方相关理论的同时, 还应从我国普通高中具体情况出发, 加强本土理论建构。

  第三, 在研究的方式上, 既要注重理性思考, 又要扎根现场实践。已有的不少研究对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多停留在表面, 以经验式总结为主, 对更深层的引发现象的原因涉及较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研究, 首先应该深入普通高中进行实地考察, 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发, 多关注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其次, 要对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尤其是薄弱高中给予关注, 使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城市的优质高中, 使决策更具有针对性。最后,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都有自身的不足,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而不是对已有教学组织形式弊端的深恶痛绝或者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激情式的呼喊。

  第四, 关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动向。我们处在技术加速革新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 必然带动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 深度融合互联网与教育, 利用大数据分析,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优化教学环境和条件, 创造新的教育发展生态, 将是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14.

  [2]梁靖云.关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8) :11-13.

  [3]蔡寅亮.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方法论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 (4) :5-8.

  [4]司成勇.走向个别化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教育探索, 2011, (2) :71-74.

  [5]项贤明.高中课改宜尊重高中的特殊性[N].中国教育报, 2012-05-02 (6) .

  [6]姜冬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李彦峰, 周先进, 曾建国.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建构[J].教育探索, 2009, (4)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