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会计发展的新视角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治理的熟悉误区

  笔者以为,在我国人们对治理会计的发展存在一些熟悉误区,直接或间接地着我国治理会计的发展进程。

  1、把财务会计看得比治理会计更重要。我国近10年来,比起治理会计的,财务会计的则是界讨论的热门,其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背景即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主管部分推进下的财务会计改革。的领导对于财务会计的重视则远胜于治理会计,治理会计在实务中推广困难,深进更困难。在会计上,无论作为学校专业教育还是在职专业培训,治理会计的相关课程不是设置过于单薄,就是在时间安排上难以保证。这些做法背后实质上隐躲着“治理会计的重要性次于财务会计”的观念。

  2、不重视在新的治理环境下发挥治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新的会计领域的探索中,研究者大都把留意力集中在财务会计领域,如对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会计新领域的研究,一般在财务会计领域研究其,极少从治理会计学科来拓展新会计领域的应用。而这些领域的治理会计研究,完全有可能使治理会计具有新的研究和工作内容,使其发挥专业上风,改善治理的效率。

  3、忽视了治理会计信息的特性。这主要体现在有关治理会计发展思路上,企图仿照财务会计的某些做法,如对企业的治理会计实务进行准则式的规范。尽管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有先例,但是这种治理会计的规范化做法并不很成功,而且很有争议。其中根本的题目是误把治理会计信息等同于财务会计信息,忽视其作为专用信息的特性以及其私人信息产品的生产方式。

  二、熟悉治理会计发展的基点

  笔者以为,以上熟悉和做法上的误区是基于对治理会计发展定位的偏差而产生的后果。治理会计自20世纪50年发展到今天,其自身的特征是熟悉和再熟悉治理会计发展的基点。

  1、灵活,具有可移植性。治理会计的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是公道的,不拘一格一律拿来。它有很多方法是从管、数学等相关的学科借用或者移植过来的,如战略治理会计就移植了战略治理中的价值链方法。

  2、领域交叉,具有可拓展性。治理会计具有边沿学科的传统,治理会计的内容仍然处于发展当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治理会计新方法与新领域应用的研究与实验。

  3、立足于治理需要,具有求异性。治理会计是内部会计,它的立足点是企业治理需要。治理会计在方法上和信息处理结果上不求同一,不同的企业各有各的做法,只要有效就行。基于前两个特性,治理会计就很难规范。治理效率导向使治理会计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主要是指治理会计立足于治理效率的进步,重视结果的有用性,而不求同一、规范的信息加工程序,它也不受会计规范的约束,也很难进行规范。

  4、非公共信息产品。财务会计信息一般被视为公共信息产品,因此倍受政府的管制,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会计准则就是政府对于财务信息管制的产物。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被要求强制性地表露财务信息,其表露的财务信息是作为公***品而为投资者所消费的。尽管也有把部分治理会计信息纳进规范信息之列,如猜测的盈余信息的表露,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以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治理会计信息的私人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这种专属于某一企业的专用信息,更多地反映企业核心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是隐秘的会计信息。隐蔽性,源于治理会计信息更多地涉及到企业具体的经营决策信息,很多属于贸易秘密的范畴,如企业生产决策的信息,本钱治理的信息等。治理会计信息的私人产品属性决定了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排它性,若是强制企业表露出来,其产生的外部负效应会使企业处于很大的竞争劣势。

  三、对治理会计发展的再熟悉

  1、发挥治理会计的.可拓展上风。与财务会计相比,治理会计不论从内容的涵盖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灵活性和可拓展特性。在方法的拓展上,治理会计可以不受太大约束地引进新的方法,如化西方治理会计就运用战略治理中的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关的分析方法,从而拓展出战略治理会计。这和最初治理会计的形成植根于治理原理在会计领域的方法上的渗透是一脉相承的。而作为具有严格程序约束并受到计量属性、业务处理规范尤其是一定时期会计准则限制的财务会计,无法在方法上作出大胆的变革,只能在准则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程序的选择和政策的变更。由于,会计准则对于特定业务的处理有着较为原则性的规定,企业无法回避它而采用自己以为以治理效率目标评价为更优秀的方法。即使某种业务方法已得到理论界或实务界的认可,但要转化为准则仍然存在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改进治理效率的时机。在内容的拓展上,治理会计以其灵活性而远胜于财务会计在内容上拓展的可能性,治理会计可以在新的领域发挥其规划和控制方面的上风。为此建立一个治理会计系统或制度,会较少受到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干预,这尽对是企业治理当局自己可以安排的,并且是以治理效率为导向的,企业推行治理会计的动机主要是效率动机和利益动机。只要新治理会计的方法有利于治理效率的进步,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治理当局就具有推行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2、用企业治理会计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上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靠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技术与技能的综合体。核心竞争力可外化为品牌、技术诀窍、服务专长、创新治理专长与市场等。这些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一开始就拥有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培育出来的。治理会计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首先,治理会计可以间接地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的治理会计方法的采用,或构造一个责任会计制度,该制度服务于技术诀窍的研发和服务专长的培养,使企业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现代战略治理会计的实践直接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企业特色的适时制生产系统(JIT)、作业基础本钱法(ABC)和平衡计分评价系统(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