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是已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公共文明行为论文 ,欢迎阅读。
文化视域下城市居民公共行为文明研究
摘 要:在三个城市问卷调查基础上,以国际比较模式探讨了城市居民公共行为文明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北京居民的公共行为文明程度最差,首尔次之,东京情况最好。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次的历史、经济、社会原因,既体现着“东亚文化圈”的文明变迁,又折射着不同国家的国民性。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建设,还要关注人文建设,应对公民素质问题引起极大重视。可以通过教育方式的改进,提升公民个人文明意识,培育公共文明精神;通过政府的引导、管理,加强制度文明规范。
关键词:文化视域;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东亚文化圈
城市公共文明是近年来人文研究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不在少数,特别是中央文明办从2009年起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对全国文明城市和先进城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并进行排名公布,很多城市的公共文明问题研究也逐渐兴旺起来。但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对本市自身研究,鲜有跨文化、跨国度的探讨。笔者于2012年7月开始参与中日韩三国城市管理项目的研究,通过大量派发问卷获取了有关北京、首尔、东京市公共文明状况的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这篇文章,着重探讨城市居民的公共行为文明,希望在国际比较的模式下给我国公共文明的构建带来一定的借鉴。
1 公共行为和文化视域的内涵
在西方和中国学者的有关论述中,现代公共领域概念主要涵盖了政治公共领域、文化公共领域和日常生活公共领域这三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独立性的论题。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笔下被称为日常生活的经验世界,个体在公共生活场景中与没有特殊关系的他人之间交往互动,构成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研究的主题,但又不止于此。笔者认为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包含两个方面: 1、日常生活的物质公共领域,主要体现为政府配置的公共设施等;2、日常生活的精神公共领域,主要体现为个体(居民)公共行为。本文讨论的议题是公共文明中日常生活的精神公共领域文明,即居民的公共行为文明。
文化视域的拓展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重大成就。与视域这个词对应的英文是perspective。这个英文词的中文释义,有透视、远景、展望、观点、见解、事物相互关系的外观、正确观察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等等。在文化视域下研究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溯文化的定义。学者们在追溯当代文化研究的渊源时大都追溯到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他的定义打开了消融文化与文明界限的先河。这样,研究对象的范围得到扩展,研究文化问题的视野开始覆盖多个学科。文化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统一体,文化精神渗透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部门和领域。所以文化研究应当将文化的各个部门、各种起作用的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这种联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对其所含人文精神的综合考察就是一般的文化研究。文化是历时性的、动态发展的,是一种活体,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过去,我们的文化研究主要采用了文化人类学和文献学方法,视野不够开阔,在新时代的文化研究中,有必要综合现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理论上的创新,在文化视域的广阔天地里,来揭示我们想要接近的真理。
在文化视域下探讨公共行为文明问题,可以将问题放在多个层次去探讨,放在东亚文明圈背景下,放在各自国民性民族文化背景下去探讨。
2 公共行为文明指标体系的建立
公共文明问题在我国行政层面的关注主要体现为国家精神文明办举办的年度精神文明城市的评选上,关于公共文明涉及的具体内容,每个城市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会有所更新,目前关于公共文明具体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有个大概的范畴。
公共文明指数是描述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市民文明素质发展水平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工具,包括城市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益行动、公共交际等项目内容。本文将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分为四个一级指标与八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后括号内的为二级指标)。一级指标:A.公共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吸烟)、B.公共秩序(车辆违章驾驶、行人闯红灯、上车不排队)、C.公共交际(让座)、D.公共礼仪(大声喧哗)。四个构成指标处于不同的层级,所体现出的文明内涵要求和意义是不同的。在四个一级指标概念中,公共卫生与公共秩序更多地表现为物理空间的客观行为表现,给人以直观的即时感受,可以通过社会管理来对其进行规制;公共交际与公共礼仪更多地表现为人文空间的行为符号和精神折射,体现主体的自身修养的和素质,这主要得通过主体的自我规范来实现。我国当代公共行为文明的构建蕴含着三个依次递进的价值原则: 基于利益纽带的工具性价值,在自主意识与伦理责任之间达成均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以及在“健全的个人主义”之上的体现着“健全的人道主义”的公共精神。
八个二级指标在我们的问卷中被设计为选项,分别考察北京、首尔、东京三个城市居民的公共行为文明程度。
3 北京、首尔、东京三城市居民公共行为样本分析
公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一座城市市民的.公民素质往往体现为城市的软实力,而公民素质的提升是与城市中的不文明行为成反比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北京市民最经常见到的不文明行为(按从多到少排列,包括“比较常见”和“非常常见”两个选项)依次为:行人闯红灯(70.1%)、大声喧哗(69.4%)、公共场所吸烟(67.3%)、上车不排队(63.2%)、乱扔垃圾(57%)、随地吐痰(53.7%)、车辆违章驾驶(49.4%)。如图1所示: 首尔市民最经常见到的不文明行为(按从多到少排列,包括“比较常见”和“非常常见”两个选项)依次为:大声喧哗(50.2%)、车辆违章驾驶(49.2%)、公共场所吸烟(48.6%)、乱扔垃圾(42.8%)、随地吐痰和行人闯红灯(41.8%)、上车不排队(36.9%)。如图2所示:
东京市民最经常见到的不文明行为(按从多到少排列,包括“比较常见”和“非常常见”两个选项)依次为:公共场所吸烟(40.1%)、行人闯红灯(39.6%)、随地吐痰(32.5%)、车辆违章驾驶(25.3%)、乱扔垃圾(23.3%)、上车不排队(20.7%)、大声喧哗选项缺失。如图3所示:
通过以上三个图表可以看出,在公共场所吸烟、行人闯红灯、车辆违章驾驶、上车不排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东京缺此项数据)七个不文明行为的表现方面,选“比较常见”和“非常常见”选项的市民中,北京市民比重最高,接下来是首尔市民,最后是东京市民。如图4所示:
由图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文明行为表现方面,北京市民表现最差,首尔市民次之,东京市民的公共行为文明程度最高。在多项不文明行为表现中,北京市民都遥遥领先。
在公共交际范畴中的“让座”这一文明行为上,北京市民表现得最好,东京次之,首尔位列最末,东京和首尔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这是否可以说在这方面,首尔和东京市民的文明程度比北京市民差呢?就国民性而言,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并不能单从中国文化角度看待首尔和东京市民让座行为的相对较少,在中国文化里,让座代表着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但在其他东亚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里,让座也许会使站立者自尊心受损,因而人们出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而很少给别人让座,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恐怕涉及到深层次的国民性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