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教学手段
[论文摘要]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合理利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以大学课堂教学为抓手,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入学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教师授课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管理缺失。目前少数教师存在着“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敬业精神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脱离课程教学大纲,随意更改或不完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不作梳理、筛选、设计,重点不突出,同时前沿知识不能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上不作深入探讨与精心准备,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传统,语言欠生动,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而无吸引力;缺乏与学生交流,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只重视书本知识讲授,不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堂纪律不管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有极少数教师不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随意停课、调课、找人代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学生方面——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知识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改善,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目前少数学生存在着“学习精力投入不足、钻研精神不够、进取心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不高,不愿意到课堂听课,迟到早退缺课,甚至沉迷于网络;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讲话,睡觉,发短信;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不与老师交流,不找老师答疑;部分学生不买教材,不记笔记;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还有极少数学生抱有考试靠作弊蒙混过关的思想。
3.管理方面——制度不全,措施不力,落实不够。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制度不全,措施不力,落实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与充实;教学组织形式有待健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文件的构建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奖、罚制度有待完善;学生班级开展以学生学业为主的各种措施和办法有待探索;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有待于更加严格。
二、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许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上课,学生来不来课堂、在课堂上听不听、课堂纪律好不好是学生的事,或是管理部门、辅导员的工作;而辅导员、学生、管理者则认为是教师没有备好课、教学方法不好、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差造成的。其实从单方面看,两方面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总体上来分析,却都是片面的。教、学、管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学生应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应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管理者应发挥其服务、协调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下面重点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来分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1.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调整和更新。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内容,能使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创新性得到高度统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是指教学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要紧密联系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教师必须充分调研,精心备课。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学生,通过备课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梳理教学内容,清楚教学基本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只有教师备课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尽可能融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尽可能联系一些前沿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运用自如、深入浅出,也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和提高。
2.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直观感受最直接和最强烈的。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艺术表现为多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教师学习探讨教学规律,优化教法和学法,引导教师将教法和学法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既成为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成为师生心情愉快、相互交流、艺术享受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方式是单向进行的,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被动地听,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师应变满堂灌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用启发诱导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即使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讲解仍是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形式。但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满堂灌”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教师“讲得透”为标准,学生被动地接受,不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式则与之相反,只要讲解生动形象、透彻入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得到知识的启迪,这样的讲解就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