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2)

时间:2021-08-31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反思

  鉴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八十年代初,学校心理教育这棵幼芽才破土而出。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心理学教育方面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本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并且每5000名至7000名学生中必须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是一致的。

  由此,作为当代的教育者,不得不反思一下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有的地区至今仍未有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即使是在一个地区,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盲目发展,各校发展失衡且没有应有地位和时间保障。

  其次是理论研究薄弱,学校的教育实践得不到应有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大大滞后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既未看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必然联系,也没有弄清二者的区别,实践中常把二者割裂或等同起来。

  再次,科学化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科学的评估技术的应用不足,滥用不规范的量表,忽视测试信度与效度,仅凭测试结论来断定学生心理。另外,教师的培训尚未正规化。90年代以来,北师学、中科院心理所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心理教育教师培训班,但由于数量有限,仍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总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形势喜人。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尚未能形成一个有机运作的系统,也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成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运行系统及其支持系统的运作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此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要获得新的质的发展,需要把它纳入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之中,需要提高它的规范化程度。因此,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讨论。

  第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从总体来把握,在内容上无非包括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健康发展;发掘潜能,增强耐挫力;解决心理困扰,及时治疗。方式上主要包括课堂授课(作为学科课程,以自然班形式进行)、团体辅导(分类组合,具体辅导)和个别咨询辅导。长期以来,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叫法比较多,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指导、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等。很显然,以上各种提法的侧重点是有所差异的,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则全面涵盖了整个范畴。

  第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已到了提出全面规划发展要求的时候了。日前,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还将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委托部分省、市和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实验,并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这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规划,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显而易见,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包括德育在内的所有教育过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也是不完备的。其实,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目前阶段多思索和传播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联性,更有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另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如果充分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联系,也比较容易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获得更多的支持。

  很显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相互代替。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来看,它并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同样,德育不能把一切都推给心理教育,而是要改变传统的模式,注重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使德育工作科学化;心理教育也应有明确的目的,它不仅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包括“德”在内的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

  就学校德育而言,一旦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将有助于增强德育的科学根基,使学校德育有可能跃上一个新的层面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我们知道,学校德育主要是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负责,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目的,是要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终身幸福负责;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还是倚重于先入为主的科学灌输,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则是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来发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如果学校德育能够合理吸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与技术的话,那就如国家教委有位领导同志所称:势必带来中国学校德育的一场革命。

  第四、关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一种偏颇的认识,即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等同于心理咨询,以为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就是重视和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毫无疑问要包括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就可替代的了的,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不只是心理咨询所能完成的,这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应该看到,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刚刚起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咨询队伍,是搞好咨询工作的关键。但目前就中小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为非“专业人员”,一般由分管德育的领导、老师、班主任、校医等组成。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存在一个多重角色的问题。作为咨询人员,面对服务对象采取的是倾听,所提建议、指导一般是非强制性的,而要让一名班主任这样做就会与其习惯了的角色行为模式产生冲突。另外,面对多重角色的心理老师,又会影响学生对这些老师的信任。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固有的角色冲突,不仅妨碍他们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即使在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解决疏导方面,也带来一定困难。

  第五、关于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通过由专家编制和实验检验的量表和问卷来测定被试,以发现被试的心理问题,并为其提供必要心理辅导和咨询依据。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常常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心理测量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使用者的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测验工具的选用、使用以及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必须采取规范、科学、慎重的态度。由于心理测量与测量者、测量环境、测量时间、被试心境等因素有关,为了保证心理测量的客观、正确,量表和问卷常模必须是科学的,必须考虑其适用范围,并且当被试和被试地区发生变化时测量常模必须作适当修改。因此,当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时,就必须认真选择合适的量表和问卷,尽可能减小外因对心理测量的干扰,遵循量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要求,严格测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心理测量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一般说来,对学生心理测量的结果有些可以让其知道,有些就必须保密。例如像学习情况自测、学习情况问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人际矩阵、学生消费问卷、学习兴趣、气质量表等,学生知道这些结果能达到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目的。有些量表如智力量表、精神卫生量表、行为量表等,结果就不宜让学生知道,只能给心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但由于一些学校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的偏差,在实施心理测量时或者因工具或者因方法的不科学给学生心理乱下结论,随意评价,从而造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加剧,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教育部在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心理测量的结果解释要慎重。要慎用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一定要科学。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等等。《意见》还明确指出:心理测量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伟大工作,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长城,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论文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论文

4.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拓展训练的研究论文

5.对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性论文

6.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

7.地理的研究小论文

8.论文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