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论文

时间:2021-08-31

  第一篇:高职英语教学论文

一、非笔试考试对高职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非笔试考试的改革与教学改革相得益彰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如今,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式等内容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些方面的改革,最终需要通过考试的改革加以检验。在高职院校的考试与评价体系改革中,非笔试考试的方式日益显示出它独具的优越性,与教学改革自然接轨,相辅相成。

  1.2非笔试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相应地,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运用能力。非笔试的考试形式要求学生现场作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思维的独立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组织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非笔试考试的过程,使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真正改变了过去的“哑巴英语”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1.3非笔试考试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由于非笔试考试是以题签的形式由学生抽取后进行回答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所有题签的问题,它的前提就是教师要精通课本,准确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甚至对每个题签上的考题的相关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具备雄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鉴别,掌控非笔试考试的每一个环节。

  1.4非笔试考试还有利于改善学风考风

  考风直接影响学风,而学风又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职英语的考核中实行非笔试的考试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要亲自面对主考教师,虽然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签不同,试题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但是在非笔试的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表达水平将充分地展现在主考教师面前,作不了半点虚假。平时不记笔记,不可能看其他同学的笔记,回答问题不能让其他同学代替,更不可能存在偷看抄袭等的小动作。彻底杜绝了闭卷统一笔试中的作弊情况。严谨的教学、严格的考试、严肃的考风,为学生树立一种“非笔试考试是不好通过的,如果平时不用功学习,靠考前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的信念,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由老生带动新生,自然而然地促进学习风气主动向好的方面进行转变,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状态都将会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二、非笔试考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弊端

  2.1考试内容相对传统

  虽然非笔试的考试形式与传统的笔试考试看起来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从考试内容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不过是把以前笔答出的内容通过口头表述出来而已,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比传统的笔试考试增加了英语口语方面的考查,并没有更多的从职业的角度进行渗透,与技能型和实用型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十分一致。

  2.2考试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在我院的英语非笔试考试中,仅仅是以口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来说,把“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的学习集中于“听、说、读”三个方面的考核,在无形中把以往的应试教育完全颠覆,形成了对英语口语的一面倒的倾向,从而忽视了书面英语的作用,对学生笔头作答能力的考核漠视到底。“过犹不及”,我们应该把多种考试方式进行结合,而不是片面的依赖某种单一的考试形式。

  2.3评分标准过于主观

  非笔试考试的特点决定了评分标准的主观色彩过浓,虽然考试内容包括客观试题,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完全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教师的发音是否标准;教师的听力是否准确;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是否有短暂的溜号等等),往往容易造成赋分存在偏差的情况。如果教师给定的成绩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差过大,还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情绪甚至是由于对任课教师存在想法而导致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丧失。

  2.4考官组成过于简单

  非笔试考试形式的实行,减轻了以往笔试考试需要众多监考教师的负担,但是学生的成绩仅仅由任课教师一人做主却又显得过于简单化了。这种考试形式赋予了教师过多的权力,往往使教师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而在考试之前就已经在内心为学生进行了评价,对于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而言,他们就失去了通过考试改变教师的主观偏见的机会。而且,有些个别教师还会根据与学生的关系好坏而给予人情分,造成考试成绩的不公平。

  2.5考试数据的存储存在困难

  在以往的笔试考试中,把试卷封存起来就可以进行存档,但是在改革后的非笔试考试中,学生的考试是以口头表达为主的,回答之后就没有形成可视的原始资料,不方便日后查阅和比较。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的非笔试考试方式是考试模式改革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考试方式,正处于初级阶段。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颠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非笔试考试有其实行和被众多教师所接受的价值,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找解决这些弊端的途径与方法,增强非笔试考试的实效,使高职英语的非笔试考试体系更加完善。

第二篇:高职英语教学论文

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学生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属新兴专业,应用性强,其就业方向多为实践性较强的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点决定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模式,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用性和方向性很强。同时,高职高专学生属于专科录取批次,大多对呆板的抽象理论学习以及偏记忆类的文化学习缺乏兴趣,而其专业除了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程,仍需一定的文化积累。此外,有些学科虽偏重记忆的积累,却是旅游管理行业必不可少的文化积累,如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旅游英语等。旅游专业学生对这些学科多心生恐惧乃至厌烦。但学习这些学科是旅游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文化和内涵的提升的需要,只有学好这些学科,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厚积薄发,不断前进。此类学科中,尤其是旅游英语,它为塑造国际型的旅游行业人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旅游英语对英语学习基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并且需付出长久而持续的努力,并非学一个学期,掌握技能就作罢。因此,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进一步以学生的接受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并刺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自发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事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英语课程教育已三年,不断了解学生的“期待视野”,并相应调整教学内容、方式以促成有效的学习接受,相对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毫无兴趣乃至厌学的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