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反复修改的具体操作

  (1)激发动机。

  根据调查,对于反复修改作文,小学生的心理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想改,但“不知道怎么修改”;有的缺乏耐心,虎头蛇尾,“改改就不想改了”。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抱着轻率的态度,不想修改,或者“奉命修改”,“老师叫改,不得不改”。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积极的修改动机。所以,激发动机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教师必须对此有充分的重视,否则以后的训练都无法顺利地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实例(古今中外名人的,本班同学的),进行目的、意义教育;可以通过有趣的实例激发修改兴趣;可以通过正确评价学生自改的结果激发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比赛游戏激发学生自我求成的愿望等。

  (2)运用注意分配规律。

  注意分配是注意品质之一。一篇文章,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修改一篇文章,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在修改文章时,常常顾此失彼,丢东忘西。为了避免这些缺点,让学生逐步掌握修改的要求,我们可以运用注意分配的规律,指导学生的修改实践。

  ①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修改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组织练习、讲评。等这一要求基本能熟练掌握了,再转入另一个重点。

  ②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修改文章的总要求分解为几条,这样,学生在修改文章时可以带着问题,带着目的,一条一条地对照、检查、修改。学生带着问题修改,目标明确,注意集中,容易得到效果。

  (3)遵循认识规律。

  我们说过作文的修改强调的是反复的修改,这种反复的修改并不是说就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两次修改之间必须间隔一定的时间。学生更容易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学到的新语言与自己一直在修改的文章联系起来。学生可能就会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与文章有关的事物,这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这样,观察力,思维力都可能无形中得到提高。而同时,这段时间内新学到的东西就可能被运用到修改当中,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语言。

  (4)运用迁移规律。

  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作文课,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迁移(正迁移)的作用,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帮助。请看:

  讲读课上,经常进行的概括中心,分析内容,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直到用词造句等一系列的基本训练;朗读,默读能力的训练。

  作文指导课上,经常进行的怎样审题,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等等的指导。

  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范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

  ……

  这些都为学生的修改创造了条件。在这些课后进行修改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诸如“一阅一改”法、朗诵法、学生互改法、教师范改法。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借鉴别人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反复修改的作用,使之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①孙素英、肖丽萍:《认知心理学视域中的写作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总第169期)

  ②张文风:《多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6月第15卷第2期

  ③苏立康主编《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袁浩、戴汝潜:《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⑤《写作指导》《语文学习》编辑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⑥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索的论文

2.小学作文教学之真情实感论文

3.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4.小学作文教学初探论文

5.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

6.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和反思

7.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

8.反思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