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严重的问题是: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40%-50%,落后美国、日本30年,农业用水损失率高达60%,生活用水中也存在普遍的浪费现象。
如何办?首先是节约用水。工农业用水要节约,社会一切用水要节约。二要治污,减少污水排放,增加可用水量。三要养水,要环境保护,涵养水源。四要合理配置水资源,搞好余水区向缺水区的调配工程。同时,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
今年7月,我收到西安交大霍有光教授寄给我一本书,名为《策解中国水问题》,他在书中对21世纪中国面临的水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几大调水工程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水问题是两大类,一是水荒,即缺水;二是水害,即水分布不均引发的洪水和干旱。他提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是把水害治理好,二是把水资源利用好,三是把生态建设好。解决中国水问题的基本途径是:一要开源,二要节流,三要保护。我不认识这位教授,但他在信中误认为我是研究中国水问题的专家,使我很惭愧。在此,我要向关心中国水问题的真正的专家们(我个人不是水问题的专家)包括霍教授,表示自己由衷的敬意。生态资源的供求前景如何?问题何在?出路何在?
有一个观点不论人们是否能够接受,也不论准确与否,都将是极为重要和发人深省的.。今年5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斯坦.戴维斯的一篇文章,他认为,每一种经济形态都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消亡阶段。生物经济阶段是从1953年发现DNA开始的。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公布,标志这一阶段完成,进入了成长阶段。与此同时,因特网的出现,则表明信息经济已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他认为,从现在开始的25年里,将发生一件事,就是处于成长期的生物经济时代将取代已进入成熟期的信息经济时代。他认为,最早被生物经济时代改造的4个行业是制药业、保健业、农业和食品行业(我要加一个环境工程行业)。生物技术在今后20年里将把得病治疗为主变成无病预防为主,将把农场变成为超级生物工程的制造工厂。他还预言,2025年以后,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将会全面改变非生物行业。当然,他也不否认生物经济会带来负作用。他说:工业时代是污染和环境恶化,住处信息时代是隐私权难保护,生物经济时代则是论理受到冲击。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不仅认识生命,而且将操纵生命。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人种改良等,只是这场冲击的一小部分。
认为21世纪生物学将成为最重要领域并付诸实施的科学家很多。事实上,现欧美大制药公司开发的新药品中40%是以基因组全为基础的。1999年底,已有47种转基因作物农产品投入市场。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造就了一个新名词:生物蕊片。基因抢夺战也已经开始了。基因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人体共有10-14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只有一套。发现一个少一个,谁占有较多基因专利,谁就将在人类基因的商业开发方面抢得先机。可以说,基因专利的多少决定着将来生物技术企业的生存空间大小。科学家已提出了可能运用生物技术的种种领域和关于商业机会的长长名单。信息界巨子比尔.盖茨也称:下一个创造更大财富的人将出现在基因领域。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已不容怀疑了。当然,生物经济只是生态资源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仅粗浅地分析一下植物和动物两类生态资源。科学研究表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过度利用,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都会造成植物资源的枯竭,1984年我国政府首次将388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专家认为,我国需要用50年时间,才能使森林复盖率达到25%左右,基本解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用50年时间恢复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有部门测算需要几万亿资金。动物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世界上的动物经科学描述的有109万种,中国约为世界种类数的10%。但动物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中国野生动物资源中有不少种类已成为濒危物种,仅哺乳动物中就有30-40%种类,约有150-200种,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包括高等和低等濒危动物的《红色目录》。总之,保护生态资源任务艰巨。
另一方面,多年来,我国政府和各界也在这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努力。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广东肇庆建立了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至1993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700多处,面积占国土面积近7%。1994年,由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发布,并开始实施了三个类别的自然保护区,即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这对生态资源保护起到一定作用。据我国科学家估计,由于多年努力,中国生物技术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领先地位。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则有5-10年的差距。近20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和制度在逐步形成。这里举一个例子,从1981年到1998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开始了较大规模投资,投资额达3600亿元。从年度情况看,其占GDP比重处于逐步增加态势,但还没达到占GDP1%。从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看,还应增加这方面投资。
党中央前不久公布的《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三个力争”:要力争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在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电子材料、生物工程药物、生物蕊片、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力争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这里,在技术、工程和研究三方面,都强调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据有关报道,新加坡正在全力推进生命科学。它成立了生命科学部长级委员会,邀请了国际科学专家参加国际咨询理事会,引进了180家国际生命科学公司在新设立总部。新还在大中小学全面推开生命科学的教育,设立了生命科学的专项奖学金;政府还投资17亿新元,成立研究与开发基金,并支持和参于私人生命科学公司。这仅是发生在我们邻居中的一例。放眼世界,我们在应对新世纪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将面临重大而严峻的挑战。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和使社会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珍爱她,保护她。 最后,我想概括几点简短的结论:
1、战略性资源的利用也需要战略。其含义是:要从全局、长远、内部联系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对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进行的方略。这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2、社会科学与自然资源科学结合是重要的。这里可举出一个典型例证:经济学诺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资源最优耗竭理论中第一条件:即资源品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成本加影子价格,这里影子价格指要从未开采此资源的机会成本角度来理解。经济学家从经济科学角度,为不可更新自然资源之最优耗用速度和条件提出了根据,其意义是巨大的。
3、政府在高效利用战略性资源方面有特别关键的作用,法律法规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已制定了多关于资源保持和开发方面的法律,这些需要人们尊重并认真执行。
4、辩证法的认识论是不可少的。70年代初期,罗马俱乐部提出不可生资源相对人类利用的速度是有限的,认为“增长的极限”将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发生,这被称为悲观派;美国未来学者西蒙在其《最后的资源》一书中提出,人类的资源是没有尽头的,这被称为乐观派。中国人可能要从悲观派那里学会如何高度警惕资源被破坏的后果,进而保持好资源,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可能还要从乐观派那里学会如何不断探索利用资源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努力争取下世纪乃至永续发展的前景资料来源:
1、孙鸿烈主编《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任纪舜《中国油气勘探和开发战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00年4月中国石油论坛研讨会交流论文
3、翟光明《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2000年4月中国石油论坛研讨会交流论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咨询中心。
4、赵政章《中国陆上油气勘探进展与面临的挑战》,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2000年4月中国石油论坛研讨会交流论文
5、《中国石油》2000年各期
6、斯坦.戴维斯《什么将取代技术经济》,美国《时代周刊》5月期
7、崇松《基因战:新的圈战运动》见《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6月2日
8、张忠法《我国综合治理水利的现状与战略思考》2000年6月29-30日
9、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10、雷家肃:《国家经济安全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关于战略性资源的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7.关于水资源的论文
8.关于人力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