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观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提升大学生生命感悟。树立正确生命观

  通过对大学生生命异化的归因分析,笔者认为,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和生命行为刻不容缓。

  (一)引导大学生在生命感悟中深化人生观

  首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更加珍惜人生和生命。当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在生活中尽情感受人生的乐趣,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不会对生命采取随意践踏的态度,把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深化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人生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人又有自己的特殊价值,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之精华,具有任何其他生物所没有的优点与长处。

  最后,深化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形成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有利于适应、应付各种非常情境。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以使青年大学生主动地适应现实,接受现实、改造现实,能够较好地处理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防止行为的偏激与草率,进而避免、化解和减少与他人的冲突,使暴力犯罪的可能性降低为零。

  (二)引导大学生在生命认知中确立生命意识

  首先,认识和理解生命。人的生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物质形态的生命,即身体;二是精神形态的生命,即思想。“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正是“有生命的个人”创造了历史,保证了社会的存在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不仅应该认识和理解个体生命存在的惟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还应该认识和理解人类生命整体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其次,热爱和珍惜生命。生命是五彩缤纷的,是充满生机的。热爱和珍惜生命,就是要在认识和理解生命的基础上,把保存生命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并以此为前提去充实生命的应有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再次,尊重和敬畏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有三个层次:一是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二是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三是尊重和敬畏所有的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也是一个激发生命的过程。生命是鲜活的,只有尊重和敬畏他们,才能开发生命的潜力,构建大学生更美好的生命意义。

  最后,创造和超越生命。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不仅是一种“饮食男女”的自然地生存,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表现为人对理想、感情、道德、精神、信仰、价值的追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价值情怀让我们时刻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肩负重要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无限是生命意识到自身有限时对自身的超越,只有不断地以生命的创造力去实现生命的超越,一个人的生命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三)引导大学生在生命体验中理解死亡

  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就是向死而生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是永恒的: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法国作家蒙田说:“谁教会人死亡,谁就教会人生活。”开展死亡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对待死亡,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该要用死亡知识给学生“洗了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其敢于采取不避讳、不逃避的态度,公开讨论死亡的话题。正确面对生活中死亡现象的发生,解除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了解生与死的不可避免性,体会失去亲情和亲人带来的痛苦与思念,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就像面对生一样坦然地面对死。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高危病房、殡仪馆等地方去参观访问,模仿性的“亲身经历”某件生死事件,请“劫后余生”的人谈谈他们面临死亡时的心理感受、“死亡”经历对自己的生命所带来的震撼和恐惧以及“劫后余生”自己对生命的珍爱和眷恋之情,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死亡体验,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敬畏等生命情感,从而达到珍惜生命赐予、维护生命尊严、创造生命价值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树立超越死亡的意识,在死亡没有到来之前,认认真真地活好人生的每一天,真真切切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地做好人生的每一项工作,以自己真实的生命存在藐视死亡的威胁,以自己丰富的人生意义贬损死亡的恐惧,以自己伟大的生命价值否定死亡的羁绊,以自己辉煌的人生成就超越死亡的毁灭,使自己的生命更富内涵、更添风采。

[参考文献]

  [1]顾海良.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2004,(4).

【大学生生命观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职业道德观论文

2.大学生就业观论文

3.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论文

4.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论文

5.大学生的就业观的论文

6.观生命演化作文

7.联系观的运用论文

8.生命价值观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