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摭谈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高段学生乐写会写,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质量。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励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思绪。本论文主要从勤观察,善发现,让学生乐于动笔;重评改,多推敲,让学生会表达两个层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段作文;观察;评改

  我多年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即便是成绩较好的高段学生,他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仍存在“怕写厌写”的现象。每年的习作中,山水景物,甚至连玩耍的事情都是大同小异。究其学生方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从写作内容上来说,缺少对农村事物、景物方面的细心观察,认为没有什么事是特别值得写的;从写作方式来说,没有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觉得批改习作最终还是老师的事情。农村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如何让农村高段学生乐写会写,使农村作文教学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我认为重在老师要引导学生勤观察,善发现,重评改,多推敲。

一、勤观察,善发现,让学生乐于动笔

  赞科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可以指望审美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有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正因为美感不会自发形成,小学生阅历浅,对事物的观察度和敏感度不强,再加上农村孩子不像城里孩子,即使在节假日,也很少被父母带出去看电影,逛书店、旅游。针对农村学生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老师“必须要明确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立足农村去观察,去发现,不断地挖掘农村生活中美的实质,美的层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细心观察有发现,让学生有话可写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有三种表述,第一学段称作“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做“写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作文的难度。我想到了让学生把观察所得先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为了方便学生们随时随地地记录有作文意义的发现,我亲手为他们制作了一张张简易“发现卡”,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用电脑打印下来。每位学生发给一张,一张卡片写一条发现,写完了放在班级的专用收集箱中,可再向学习委员拿。我每天抽空看所有上交的发现卡。一开始,我引导全体学生先从熟悉的校园内的事情写起。有一些是毫无价值的发现,如“我发现XX的字写得很漂亮”,“我发现今天是阴天”。对于这些发现卡,我并没有去否定它,而是先放到一边。而对于一些有趣、有意义的发现,如“我发现奶奶做的柿特别好吃。”我会给这些卡片打上五角星,并把学生叫到跟前。首先肯定她是一位非常善于观察的学生,然后问:“奶奶是怎样把柿饼做的这么特别的,你观察过吗?”她简单地从摘柿子、剥皮、穿签、晾晒这四个环节做了表述。在一一肯定后,我再问她:“对这四个过程,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位平时不爱言谈的学生,鼓起勇气问“老师,柿子应该要晒几天?”我并没有马上告诉她,而是引导她猜,再让她回去一边再仔细观察,一边请教奶奶。这些引导的过程,增加了观察的兴趣和写作的素材。之后,我建议她以《奶奶做柿饼》为题,把发现卡上的一句话扩写成一篇习作。果然,平时写作文总是不具体的他,这次却写得相当生动。紧接着,《奶奶织网》、《奶奶编草帽》等习作也从她的笔下涌出来。

  通过写“发现卡”这一活动,为学生的习作预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更重要的是很快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学会了关注生活,提高了观察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学生没材料可写的局面,给学生的习作搞好了开端,鼓舞了信心。

  (二)多多观察有积累,让学生勤于习作

  新《语文课程标准》主张多写,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写就是一种积累,重视积累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项传统策略,厚积才能薄发。于是,我在学生有话可写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勤于习作,变厌作文为爱作文。

  1.关心家庭琐事,培养孝心

  家在农村的小学生,他们的姐姐,大多已离开家里在外求学或工作。因此,他们在家里少不了要帮父母干点家务。我总是鼓励学生,趁着你们已经长大,也趁着你们还在父母身边,能帮忙就多干点家务活。这是你们对家里,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渐渐地,班里形成了以劳动为荣,不劳动为耻的风气,连一些男生也干起活来。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把这些做过的成功的家务事一一写到周记里。我鼓励他们什么时候做了就什么时候写,哪怕做失败的事也可以写。于是两三天就能看到一篇家常习作,如《番茄炒蛋》、《割稻》、《喂鸡》等一篇篇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习作层出不穷。女生如果有弟弟或妹妹,农村里的父母一般会让她们带小孩。我从学生的闲聊中了解这一情况后,鼓励她们把自己带弟妹的感受写出来,从生疏到熟练,从厌恶埋怨到喜欢,她们内心的感受、情感也在一天天地变换着。经常写这些家庭琐事的习作,其实就是在写生活随笔。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观念慢慢地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心中的喜怒哀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关心家庭琐事中,他们书写着,烦恼着,快乐着,也成长着。

  2.关注“无厘头”之事,呵护童心

  是孩子,一般都会干点无厘头的事情。我认为愈是聪明的孩子,干的“无厘头”之事也会与众不同。爱迪生不是曾天天坐在鸡蛋上孵小鸡吗?牛顿不是因为一个苹果砸在头上而久久发呆吗?“无厘头”里蕴藏的不仅是孩子特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可贵的是一颗无邪的童心。因此,对于那些爱异想天开的孩子,我不但允许他们犯错,甚至会去鼓励他们不要人云亦云。记得有一次学生曾在日记里记录了老鼠对她生活、学习带来的烦恼。那种厌恶之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我觉得这是一般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我将她两次写老鼠的作文在班上朗读。果然,一石激起千尺浪,许多学生都痛斥了老鼠的斑斑劣迹。既然大家都如此痛恨老鼠,那谁有解决的好办法呢?在下一周的日记里,就有更多的学生写有关老鼠及灭鼠的方法。其中,那位最痛恨老鼠的女同学一连十几篇连载了她和老鼠的“不共戴天”之仇,从放药到笼子,火烧到水淹,甚至还设法让它们窝里斗……那份想象力,那份童心,让她的笔越动越勤。同学们还赠给她“斗老鼠女战士”的称号。以她为中心,还辐射出了许多忠实的“狗兄”, “花仙子”……农村的很多学生原本视而不见的景物,如今经过他们长期观察,再加上干点“无厘头”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越写越多,越写越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