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世价值论文(3)

时间:2021-08-31

三、作为主体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

  客观关系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存在的,那么,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是否存在?我认为不可能存在。

  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即所有人共同赞成并力求实现的某种具体价值,是不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这是因为:第一,这种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乃所有人关于具体客体之对于自己的价值性、有用性的认识、判断和追求,由于价值主体是众多的人,而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价值客体又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一般不可能形成什么事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被普遍认为有用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第二,,凡价值观念都是人们基于一定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而对现实价值关系的反映,人们在反映一定价值关系时还会受到其阶级立场、思维方式、文化水平、考察角度的影响,于是,不同的人即使对于同一价值客体往往也会得出不同的认知和判断,不可能形成完全相同的价值观念,况且人们反映客观的价值关系的认知和判断也不可能都符合实际;第三,在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需要的变化和观念的变化,作为价值客体的自然界和社会也不断发生性质、状态的变化及其与主体价值关系的变化,所以也不可能形成所有人普遍认同、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不可能发生所有人同样都认为某种东西对于自己有何价值的认知和判断;第四,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量变、质变和政治上层建筑的量变、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必然会被决定而发生相应的或大或小的变化,不可能有千古不变的价值观念。所以,在所有人的意识中,普遍的、永恒的“普世价值”这种观念是不可能存在的。你认为某种价值是具有极大普遍意义的普世价值,别人不一定承认是普世价值。虽然的确存在着某些客观关系意义上的普世价值,但也绝不会产生任何的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因为不可能任何人都做到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关系。比如,就人类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来说,虽然确实存在着客观形态的普世价值,但是,人类在产生以来很长时期的

  那么多人,都没有正确地反映和把握这种价值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由此导致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越来越恶化。直到今天,才有日渐增多的人们开始科学地研究人类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形成比较正确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但仍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有些学者所说的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所有人都承认的“普世价值”,而只是某些人们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问题上达成的某种价值共识。比如,有的学者就承认:“所谓普世价值(这应是认知追求意义上的‘普世价值’——引者注)就是当今人类在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中,为摆脱严重冲突与对立、构建和谐发展道路所寻求的一类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价值精神”。既然只是“当今人类”寻求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价值精神,而不是地球上任何时代所有人寻求的价值精神,这种价值精神毫无疑问只是属于一种价值共识,而不是真正的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

四、人们可以而且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问题上达成价值共识

  在认知追求的意义上,某些人们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问题上达成某种价值共识(但不能算是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因为它不是普世的),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比如,一个企业的绝大多数成员,或者一个政党的绝大多数成员,就可以达成某些价值共识,形成普遍性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因为,他们在社会中有着某个方面彼此共同的地位和立场,有着某些相同的需要和利益,有着某些相同的理想和愿望,有着大体相同的跟其他社会成员的价值关系,有着基本相同的跟外界某些事物的价值关系,所以,他们就可以结合形成诸如企业、政党这样的人群共同体和价值主体,可以在经济上或者政治上达成某种价值共识,形成经济上或者政治上的某些共同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也只有共同认可这种普遍价值,他们才能保持共同体的稳定,相互配合协作,步调一致地进行经济活动或者政治活动。

  又如,一个民族的绝大多数成员,或者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公民,也可以形成某些价值共识,形成某些共同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因为,他们有着某些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有着某些共同的社会生活空间和自然环境,有着某些共同的跟其他民族之成员或者其他国家之公民的关系,也有着某些相同的需要和利益,有着某些相同的愿望和奋斗目标,所以,他们也能够结合形成统一的人群共同体和价值主体,在涉及民族或者国家的问题上可以达成某些价值共识,产生在xx问题上或者国家问题上的某些共同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也只有共同认可这种普遍价值,他们才能凝聚在一起,相互配合协作,步调一致地进行民族活动和国家建设。

  再如,一个时代的全球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亦即一个历史阶段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也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念磨合和文化融合,逐渐达成某些价值共识,形成某些共同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因为,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利益上、立场和观点上、理想和愿望上差异很大,甚至有着严重的对立和冲突,但是,大家毕竟是生存于同一个时代的同一个地球上,不可避免地要相互打交道,还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需要和利益,这就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某些方面达成价值共识,大家都认可某些普遍价值。也只有形成某些共同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才能进行相互的经济交易、文化交流和政治协商,才能针对共同的全球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寻求解决的对策。所以,“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会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基本价值,成为那个时代的先进价值,并在进步人类中达成价值共识。”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就是当今时代人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人权问题上达成的越来越具有更大普遍性的价值共识,形成的越来越具有更大共同性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多次召开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xx》,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就是当今时代人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上达成的越来越具有更大普遍性的价值共识,形成的越来越具有更大共同性的价值认知、判断和追求。这些价值共识当今时代人们对于客观关系意义上的普世价值的越来越符合实际的观念反映。这些普遍价值观念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立场和实践态度,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周新城,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9).

  高兆明,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09,(5).

  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哲学研究,2009,(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王孝哲.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李德顺,价值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学术探索,2009,(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试论普世价值论文】相关文章:

1.谈冰心文学精神的普世价值论文

2.莫言自诩作品的普世价值是啥?

3.普世价值的启蒙:原形文化与诗性新民

4.论文:试论物权的变动民法

5.试论商品油画论文

6.关于普世伦理的考量论文

7.论文:真实、真理、价值

8.商法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