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数据对高校管理理念的影响
1.大数据的内涵
信息化时代,随着微博、云服务、数字化终端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兴起,信息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的态势。2011年5月,麦肯锡研究院发布报告宣告大数据时代来临。目前,大数据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学界普遍认为大数据区别于“大规模数据”、“海量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机器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拥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密度低四个特点,可以分为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1]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和数据管理、处理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涵盖的标准数据集合也将持续增长。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大数据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关键资产,蕴涵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今社会,数据正在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要素,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大数据是世界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2]大数据的核心内涵是运用先进、多学科的技术方法,从数据对象中快速挖掘更多有价值信息的处理行为。大数据时代并不是掌握数据,而是利用数据。[3]在教育领域,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和LMS(如Blackboard和Moodle等)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系统每天都记录大量的学生交互信息、个人数据、系统数据等。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主要国际负责人Andreasschleicher发表了题为《大数据和PISA》的文章,提出了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的观点,指出要在数据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基础上,使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识到数据会对教学实践带来帮助,推动整个教育系统产生对数据的信任感。从整个教育宏观发展大局来看,大数据不仅是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是推动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变革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实现“技术、组织和主体”的内在统一。
2.大数据对高校管理理念变化趋势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个性化服务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数据的出现,为高校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个性化服务的管理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大数据的特质,要求高校建立起以数据为中心的服务决策思想,为校园信息化建设融入新的视角。
(1)建立起良好的数据文化。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变成和物质资产、人力资本同样重要的生产要素。2012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的《大数据大影响》报告中甚至称“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和黄金一样”。在国内形势下,大数据服务教育行业,不仅服务学生学习,而且更应该注重其在学校管理领域作用的发挥。不管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依靠大数据推进教育界中基于教育数据和实证进行决策的文化,实现学校决策从精英战略决策到社会化决策过渡。[4]应该说,大数据颠覆了人类原有的因果分析的思维,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对关系和表现。基于此,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从碎片化的信息中锤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分辨力。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坚持以人为本,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校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任务来抓。大数据能够让学生、教师、管理部门之间搭建起畅通的信息流,实现教师和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构建起师生之间、部门与师生之间的自动反馈机制。
(3)实现个性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师生作为管理服务的对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全程介入,了解和预测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程序和态度,学校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服务和干预。教师同样也是服务对象,可以动态关注教师科研、教务等信息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二、大数据服务高校管理的优势
1.大数据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当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一,普遍处于破除信息“孤岛”搭建基于门户应用的协同办公系统的水平。注重各类数据的收集和简单整合,忽略了对各类数据核心价值更深层次的挖掘。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无法有效实现,进而影响了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大数据时代,比照“个性化”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要求,现行的信息系统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学生维度
学生的各类信息融合度很低,孤岛效应、信息链断裂的现象十分明显。学校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系统,来整合学生个体的相关资源,动态化关注和分析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诸如:无法基于学生当前上课情况和课程完成的数据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无法从餐卡的消费,关注网站的信息,浏览电子图书或借阅图书的次数和类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无法从新生报到(迎新系统)到学生毕业,保存四年在校的各种表现,并进行综合性的评判。
(2)教师维度
目前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平台,只是完成教师各类信息的汇总,破除了信息孤岛,修复了事务间的信息流链接。按照大数据的要求,当前系统一方面对教师的状态缺少动态化、智能化的分析,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间的信息资源无法进行有效融合。如:无法基于教师科研经费执行情况、教务上课情况,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建议;难以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3)部门维度
学校缺少宏观上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务、科研、生活、学习上的总体把控,部门信息系统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汇集地。这与系统辅助决策的要求不符。如:无法从部门和成员现行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中,归纳和发现部门存在的问题;无法利用师生的各类表现数据,为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学生、教师、部门在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各类数据,是高校管理工作进行立体式评判的数据基础。如果将大数据应用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与系统建设相结合,努力构筑学习型管理工作模式,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性借鉴和实践推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