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优良学风不仅能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 在当前网络时代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重大冲击的背景下, 应综合运用学习规划、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创建平台、利用新媒体和建立联动机制等职能手段推进学风建设。

浅论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学风建设; 辅导员; 高校; 网络;

一、高校辅导员和学风建设

  学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学风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 是学校校风的集中反映,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狭义的学风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风气, 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 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学风。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 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 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创建优良学风, 不仅关乎高校教育水平和长远发展, 更关乎高校学生成长成材, 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以及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广泛、直接, 同时, 辅导员还是学生与任课老师、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 探索辅导员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等职能手段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提升学生学习、创新、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冲击

  自1994年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以来, 互联网正以几何级的发展速度席卷着社会的每个角落, 颠覆着人们原有生活方式, 中国宣告进入网络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 中国当前网民规模达7.31亿人, 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量, 手机网民规模也达6.95亿, 作为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更是网络时代的“土着居民”, 网络已然渗透进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从所在学院的2014-2017级学生中各抽取一个班级共258名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结果显示:

  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100%, 拥有笔记本的达到91%。

  每名学生日均上网时长4.5小时, 上网地点是教室、寝室、路上。可以说, 学生的空闲时间基本都用于上网, 机不离手, 被调查同学还表示, 手机离身便会焦虑不安。

  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刷微博微信、看电视电影、打游戏、购物等娱乐活动, 上网学习的学生仅为10%且主要为高年级考研及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高校里如此多的拇指族、低头族、手机控, 给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网络游戏和娱乐影响大学生的学业

  大学学习环境宽松, 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督促, 加上对大学学习生活毫无规划,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所适从, 空虚孤独。为了摆脱空虚孤独, 他们上网聊天、游戏, 与网络世界的朋友无话不谈, 与网络世界的战友奋力杀敌, 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在校园里他们大多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几乎不去图书馆, 不上晚自习, 无心学业, 成绩一落千丈。另一方面, 长时间的专注上网会使得大学生睡眠不足及精神恍惚, 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影响课上学习质量, 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上网娱乐, 上课旷课, 作业抄袭, 考前突击, 导致很多学生挂科, 甚至因为挂科太多而无法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笔者对所在学院成绩优秀和挂科较多同学进行对比发现:成绩优秀、拿奖学金的学生, 平时上网时间明显少于挂科的学生, 而挂科较多的学生有四成是因为网游成瘾。从笔者平时与网瘾学生交流中发现, 他们并非不知沉迷网络会影响身心、荒废学业, 但是他们已深陷其中, 没有毅力和意志力戒除, 有的甚至不得不因网瘾休学甚至退学。

  (二) 不良的网络文化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快捷便利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 不良的网络文化在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个性化、多元化的网络环境致使学生价值评判标准模糊,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受外界影响大, 尤其受令其沉浸其中的网络文化左右。受网络功利主义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致使大学生中出现这几种现象:

  1. 学习无规划。

  十几年的被动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所适从, 不知道大把的自由时间该如何支配, 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规划,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具有盲从性。

  2. 学习目标不明确。

  受网络功利主义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大多数大学生觉得学习的好坏并不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 于是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经营人际关系、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上。他们即使学习也会重应用学科, 轻基础学科;重专业知识, 轻政治理论;重专业证书 (如英语、计算机过级证书) , 轻基础知识。

  3. 学习态度不端正。

  网络经济的盛行, 低学历的网络主播、网店店主日进万金吸引着很多大学生, 大学生被短暂金钱利益蒙蔽双眼, 认为大学混个文凭即可, 导致学生消极怠学。

  (三) 随时随地的网络使用冲击着高校班风和学风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 功能强大到无所不能, 学习、交友、娱乐、购物等都可以在一机上进行, 可以说, 智能手机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终端。另一方面, 无线网络的发展发达, 使得网络使用成本低廉。基于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和无线网络的便利, 高校的课堂上、宿舍里、食堂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大学生低头族和手机控。高校课堂上, 以往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无论教师在三尺讲台如何卖力地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或展示精美的PPT, 学生不再紧随教师讲述的节奏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而是拿起手机随手一拍, 继而收藏了事, 更有甚者, 上课根本不听讲, 而是拿着手机聊天、游戏、看电子书、听歌、看视频等。无奈的是原本作为高校学生学习和休息的寝室也未能幸免, 高校寝室已经网吧化。网络给高校的班风、学风带来巨大冲击, 不良的班风、学风影响着一大波自制力差的大学生。笔者在平时与学生的谈心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本来是想好好听课或者在寝室好好看书学习的, 但因为看到同桌或者同宿舍的同学都在上网, 而且玩得很刺激, 所以自己实在控制不住, 不知不觉也就被吸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