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动论文

时间:2021-08-31

  “动”感地带,无限精彩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动”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动论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要阐述的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组织游戏、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知识的更新、智慧的成长,让学生收获无穷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心动 行动 互动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如果你拿着课本走向教室,在教室门口听到孩子天真无邪地说:“太好了,这节是数学课!”那你的心情一定快乐无比,一定会觉得当一名数学老师的感觉真好。然而,现实中,更多的是以下 :

  镜头一: (上课在即,数学老师来到课室门口)

  师:小朋友,因下节课体育(或音乐等)老师有事,所以下节课改上数学。

  生:啊?——哎——

  (只有个别体谅老师的班干部上前安慰说:“其实,我也喜欢上数学课”……)

  镜头二:数学课内容有趣,学生兴趣盎然,或跃跃欲试,或手舞足蹈,看到课堂如此的“乱”,老师喝一声“安静”,学生马上安静下来,几分钟后又开始按耐不住……

  本来,数学能带给孩子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可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镜头呢?数学课枯燥?上数学课太累?都有可能。我认为这主要是孩子们爱动的天性没得到释放,思想没得到共“振"所致。那就不妨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在课堂上也“动”起来!当然,这要“动”出名堂,“动”出乐趣,“动”出精彩。在“动”中有所得,才能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动”感地带。

一、心动——开启童心童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

1.新课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耳目一新。

  如:在教学《左右》时,我和孩子们共同玩指鼻子眼的游戏,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的问题。

  师总结:是啊,要做好这个游戏就要先分清左右。你是怎样分辨左右的?谁有好办介绍给大家。

  生1:我吃饭时用右手拿筷子,用左手拿碗。

  师:他说的对不对呢?你们做做吃饭的动作。

  学生兴致勃勃地做拿碗吃饭地动作,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哪是左手哪是右手。

  生2:我写字时用右手拿笔,左手按住练习本。

  不等老师说,学生已经自己做写字的动作并交流起来。

  生3:早晨刷牙的时候,我用左手拿牙杯,右手拿牙刷。学生又自发的动起来。

  生4:妈妈做饭时用右手拿铲子,左手拿锅。

  学生笑着完成炒菜的动作。

  生5:我切菜时,用左手按住菜,右手拿刀切菜。

  师:这么小的年纪就会帮妈妈切菜了,你真了不起。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又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课中创设情境,让课堂有一种节奏美,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实际,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故事中来。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他们兴趣浓厚,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学生一次次心动,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中,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