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专业导向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路径论文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性、应用性人才的高层次教育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作为“高等性”的体现,是其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其“职业性”方面来说,是要学生掌握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在技能上要有明显的技能优势,岗位适应能力强。不少专家学者所倡导的高职教育在教学环节上“零距离”地与企业生产一线接轨,强调的学生在技能上所达到的要求。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能力上加以提升以应对此培养目标的挑战,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严肃课题。

  (二)企业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紧迫性

  现代高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站在企业的角度,不只要求劳动者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求其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价值导向也要求劳动者对相关岗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此要求身处培养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者地位的高职教师自身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要有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所谓“学高为师”就是强调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做中学”的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无疑突出了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掌握,此两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无论如何强调均不为过。

  (三)高校按“专业”招生的改革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2017年起,浙江省将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按专业招生,考生按职业院校的各专业在全省的排名顺序填报志愿的招生改革方式,改变以往那种凭借一、二个热门专业撑起一个高职院校一片天的现象。对各高职院校的排名也不再是一个综合的排序,而是以专业为单位。这将会导致高职院校间专业的竟争更加突出,从一、二个特色专业的竟争转向所有专业的竟争。实践证明,专业的竟争往往取决于专业的教学效果,此不可避免地要求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一流的专业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效果,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社会评价,更不可能有一流的高职院校。不言而喻,学校的办学质量的高低更加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在填报志愿方面对某一高职院校的青徕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二、高职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所面临的困境

  (一)从师资来源看,教师教学能力不容乐观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高校毕业直接走向教学岗位的.;企业引进的;从其他高校引进的。各来源的教师各有其优势,但也有不足。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对专业理论性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愿系统地去掌握理论知识;或是不重视教师的技能性培养而使不少教师缺乏专业的操作技能,有嘴上功夫却没有动手的能力;或是既没有理论的高度又没有实践的操作技能;或是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的运用。上述种种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而言,在备课环节上表现为备课不透,吃不准教材;在授课过程中体现为抓不住教学主线,难以理清重点,说不透要点、攻不破难点;若指导学生的实践,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环节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其功能远未有效的发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没有较好地集中注意力,甚至没有听教师授课。近年来,部分省市还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专门设计了一批有针对性地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不少高职院校为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专门设立校级教改课题。此举一方面说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某种缺陷。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滞后

  高职院校为实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而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强调教室要搬到企业,企业师傅要走进课堂,学生的作业要成为产品。强调的是从学生能够学到技能的角度而由企业师傅来授课,却较少地从学校现有教师的实践技能方面的改善来探讨。不少高职院校虽然也从制度层面上强调职业学校的教师,甚至于中职的教师也要持双证意在突出教师的实践性技能,而在现实中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教师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其实践能力往往是低层次的。就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言,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远远滞后于企业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对策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目标趋动下,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以有效地处理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现状和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较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一)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1.在整体中把握局部——“熟”教材如何处理?所谓的备课先需“备教材”问题。总体而言,备课要对整本书的知识烂熟于心,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通过学习所需掌握的知识。就某一个章节而言,或是某一节课而言,只有在知道该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处理教材。而现学现卖是不可能有效地处理教材的。

  2.以理论知识为支撑——“透”处理教材的能力依赖于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此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在指导思想上重教学而轻科研,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师在从事教学后还能认真地钻研专业书籍的不是很普遍。而要驾驭书本知识,深刻了解书本内容,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