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论文(2)

时间:2021-08-31

4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我国是一个拥有世界22%人口的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短缺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要承担美国、加拿大所没有的国内农产品供给负担,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荷兰、以色列等人口小国的高效农业道路,必须在解决好农业资源紧缺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正视和重点解决以下矛盾。

  4.1物质依赖性增强与要素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物质投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业生产的中间消耗值增长率与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之间的差额平均保持在6.3%左右,特别是随着物质要素投入量不断加大,边际报酬递减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出现对物质投入依赖性不断加大和物质要素利用率日益下降的矛盾。从目前情况来看,依靠继续增加化肥、农药等物质要素投入促进农业增长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

  4.2农业投入不足与要素组配结构性浪费的矛盾

  一是良种良法不配套,单项农业技术之间的系列集成和标准化对接不够,不能实现整体优化组合。二是劳动力、资本、水资源等在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偏多,在能够使产品和产业升级的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投入偏少。三是对市场需求缺乏合理的预期,农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过度集中供给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构性浪费严重。四是区域专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地区农业发展不考虑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粮棉油样样都产,瓜果菜样样都种,猪牛羊样样都养,农产品缺乏品牌和特色,单位资源投入经济产出不高。

  4.3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下降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镇和二、三产业,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下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农民,通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提高整个农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益,这就与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在低水平上不断下降的趋势形成巨大的矛盾。

  4.4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矛盾

  多年的高强度农业发展和农民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据统计,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不足1.5%,含量低于0.6%的农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12%以上,约有75%以上的湖泊水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每年生产的7亿多t秸秆中约有15%被露天焚烧,一些重要的野生植物群落已经消失或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间已经成了相互制约关系,成为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深层次矛盾。

5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构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统筹城乡的发展方略,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要素组配和利用效率为着力点,实施科技创新、素质提升、循环发展和生态修复“四大战略重点”,加大科技创新、科技入户、农民培训、资源保育和循环利用工作的力度,推动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产品低级向高级、产业链条由低端向高端和产业结构由低层向高层“四大转变”,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既是2015年工作重点,更是长远发展战略,具体由四大战略重点构成:

  5.1科技创新战略

  创新模式上,由单项技术突破向以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创新转变;创新组织上,由创新要素在地理范围内的简单组合向以产业链条为主线的集群创新转变。在具体推进上,沿海和内陆发达地区主要围绕解决单个生产环节物质要素投入报酬递减问题开展科技创新,中部地区主要围绕物质要素集约化投入和提高要素之间的组配效率开展科技创新,西部地区主要围绕资源合理利用开展科技创新,垦区主要围绕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综合配套开展科技创新。

  5.2循环发展战略

  在产业内部,由抓单一生产环节向抓生产环节的循环式组合转变;在产业之间,由抓单一产业发展向抓产业协同发展转变。通过不同生产环节、产业之间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耦合和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和协同作用的生态产业体系。在具体推进上,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以沼气建设为龙头,以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和基料转化为手段,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有机肥产业、秸秆养畜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广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殖技术,促进农业内部物质高效转化、能量循环利用。

  5.3素质提升战略

  在提升途径上,由学校教育向农村义务教育、成人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相结合转变;在提升目标上,由文化素质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实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相结合转变。通过多种途径共同推进,提高农业劳动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使用传统农业要素的能力,建立与农民发展需要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在具体推进上,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中小学、中等农业专科学校、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5.4生态修复战略

  在资源利用上,由先开发后保护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在污染防治上,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治转变;在建设手段上,由政府行政推进向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转变。通过政策引导、项目调动与机制带动,形成全社会保护和建设资源生态环境的合力。在具体推进上,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与服务,开展增施有机肥的生态补偿试点,鼓励农民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在重要草原地区,实施草原围栏、人工草地、草地改良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开展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牲畜舍饲养,促进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在主要海区、江河流域等重要渔业水域,建设人工鱼礁和放流站,实施休渔、禁渔制度,开展珍稀濒危鱼类的增殖放流,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论文】相关文章:

1.农业科技的论文

2.农业科技小论文

3.农业科技的推广及应用论文

4.论农业科技传播论文

5.高校推广农业科技论文

6.培训农业科技论文

7.农户视角农业科技论文

8.信息供需系统下农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