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

  根据先期进行的研究和实验,在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明确,基本能够克服灌输语言知识的弊端,能够相对突出主题,组织较多的互动活动,并且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可。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在2002级第四学期本科普通班中进行了围绕主题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首先,我们将主题作为贯穿单元教学的中心,从整体出发,从意义着手让学生了解、思考和议论语言材料中蕴涵的信息、意义、思想和观点等。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安排多种多样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完成。我们强调把课堂教学当做学生的语言实践过程,采取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和场合。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合作进行意义协商,让学生学会为解决问题而获取或传递信息,交流或分享思想观点,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和使用语言。下面以《综合教程》为例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简要的说明。

  1.教学流程

  按照教学设计,每四学时完成一个单元,包括主题引入、文章讲解、学生活动(不包括写作)等,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节:导入主题(约15分钟)鲅菔竟赜谥魈獾淖柿闲畔(约15分钟)鲆导学生就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评论和见解(约20分钟)。

  第二节:演示课文,主要就有助于主题理解的篇章结构、内容细节和表达方式等进行讲解(约50分钟)。

  第三节:围绕主题组织课堂互动活动,如师生对话、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对抗辩论和角色扮演(约50分钟)。

  第四节:检查学生的口头或书面作业(约15分钟)鲎鍪楹罅废(约35分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教学安排主要目的在于突出文章主题,从信息处理和意义理解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可以引发思考和讨论的内容或话题。在时间安排上,集中留给学生参与完成相关任务的时间达35%以上,同时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也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用于开展课堂互动活动的时间比原设计时数更多。

  2.以主题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以课文体现出的主题作为单元教学的中心内容,有关文章背景和内容的展开都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着重让学生领会理解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涉及到的社会文化内容。主题是课堂教学中提供内容和话题的依据,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他们参与对社会和身边事物的认知活动,使他们关注语言接收和表达的意义与功能并形成交流的连续性。与传统教学相比,课堂互动教学主要关注的不是对语法和词汇等语言形式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通过探究“参考性”问题,完成“解释性”任务,开展意义协商来进行语言实践。

  3.开展任务型活动,加强课堂互动

  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能够布置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任务,使学生置于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活跃的`气氛中,使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在导入主题和课文演示阶段,教师主要通过提出参考性和解释性等开放性问题和学生交流。在学生讨论阶段,主要布置三至四人的分组讨论,然后安排小组代表的个人发言或陈述,间或进行对抗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在分组讨论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主题可以采取brainstorming,informationgap,interview等不同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分析和判断意义以及表达或阐述思想观点,旨在体现语言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减少单向灌输,增加双向交流,鼓励学生进行连续性的交流。

  四、学生反馈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在2002级开展的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对其中九名教师任课的教学班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涉及十多个院系,收回有效问卷占发出问卷的91.3%。问卷有十个问题涉及课堂互动教学,每个问题有四个选项,要求单选一项,结果显示学生对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基本持肯定的态度。

  第一,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要需求的认识比较明确,对培养和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持较高认同态度,对单纯讲授知识和机械训练教学持消极态度。44.8%的学生认为学生的主要需求是“开展实际的语言运用实践”,26%的学生认为是“获得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17.6%的学生认为是“进行语言能力方面的强化”。

  第二,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对其作用持较高的认同态度。53.8%的学生认为“以主题为核心的互动交流模式”最适合大学生的英语学习,27.4%的学生认为“以语言/文化知识为主的教师讲授模式”最适合,9.3%的学生认为“以应试为目标的策略/技能训练模式”最适合。关于“课堂上的对话/讨论等互动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什么作用”,56.2%的学生认为能够“提供较充分的锻炼/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机会和空间”。关于“对于英语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活动,”学生持什么态度,表示“赞成并积极参与”的学生占41.5%,表示“赞成并被动参与”的占50.4%,表示“不赞成也不参与”的占5.1%。

  第三,关于围绕主题开展课堂互动活动的意义,学生的反馈比较均衡。30.9%的学生认为其意义在于“锻炼了用英语思考问题/表达意义的能力”,29.8%的学生认为是“增加了理解社会/文化/时事的途径”,15.8%的学生认为“提供了学生可以参与谈论/讨论的话题”。综合来看,学生对于围绕主题开展课堂活动能够促进语言输出的作用持较高的认同态度,只是角度有所不同,同时也说明课堂互动注重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关于课堂互动的形式,学生对于具有开放性或参考性特点的课堂互动活动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关于“哪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使你受益最大”,37.8%的学生选择“学生个人发言/陈述”,27.7%的学生选择“学生分组讨论”,22.6%的学生选择“师生问答/对话”,11.9%的学生选择“学生两人对话”。学生个人发言或陈述是指作为代表介绍分组讨论结果的说明或报告。选择“学生个人发言/陈述”的比例最高,说明解释性活动比较受学生欢迎,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在其他三项中,“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问答/对话”两项稍高一些说明这两种形式比较适合进行真实的和有意义的交流,进行意义协商的效果更好一些。至于“学生两人对话”一项比例偏低,可能与教师没有条件为他们提供两人进行交流的机会有关。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个人发言或陈述这一活动形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一点在关于“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在哪方面进一步加强”的反馈中得到了印证,其中33.8%的学生认同“学生多发言”,比“教师多讲解”和“多搞分组讨论”两项分别高出20%以上。同样,在关于“让学生上台进行个人发言/陈述/演示是否很有益处”的反馈中也得到类似的印证,54.1%的学生认为其益处在于“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同时似乎也有矛盾之处,有24.4%的学生认为“只对少数学生有益处但耽误大家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重要提示,即要注意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应保持平衡。

  第五,关于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学生的反馈基本上是积极的。4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40.8%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分别有11.4%和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关于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反馈,两者比例虽然没有明显差距,但从中可以看出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比较明显的,而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削弱。此外,从学生对一个学期的课堂英语互动教学的整体评价来看,大多数学生是赞成的,51.4%的学生认为“开展以主题为核心的课堂互动英语教学”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分析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是可行的,得到学生比较普遍的认同,对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从中可以看到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课堂互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等。必须指出的是此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仍有欠妥之处,可能会影响对某些问题的判断。  五、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互动的课堂教学策略,开展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是大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强化课堂互动教学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入手,大力加强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更适宜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Rod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Wilgam.Rivers.交互性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陈琳,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杨雪燕.外语教学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7]岳守国.任务教学法:理据、概要及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开展课堂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论文】相关文章:

1.通过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论文

2.开展自主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3.试论应用行为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影视创作能力论文

4.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论文

5.应用三环节教学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论文

6.互动课堂教学的论文

7.数学导学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论文

8.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