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2)

时间:2021-08-31

  3 本专业基于社交媒体开展的教学实践

  3.1 “专业学习服务类微信订阅号”平台的建立

  选择微信订阅号作为专业学习平台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微信订阅号为免费,普通用户可以像订阅报纸一样获得所关注的订阅公众号推送的消息;其二是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是目前中国用户数量排名第二的社交软件。本专业于2015年6月创办了名为“广告生活”的微信订阅号,作为服务本校广告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本专业论证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开展互动教学可行性实践的平台。

  本订阅号以“学术、交流、传播”为定位,传播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对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宣传与广告有关的专业知识为学习所用;与广告专业和对广告研究感兴趣的人士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传播广告专业知识、前沿资讯、生活美学等方面的服务类信息,方便学生的课余生活。围绕定(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位,由专业老师确定每一期的主题,由学生按三大模块方向组成小组编辑主题内容,定期更新。截至2016年9月,共发布内容60余期,粉丝数量达到470余人。本专业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教学实践的平台已经建立。

  3.2 利用微信订阅号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第一,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完善和补充课内教学内容。围绕本专业订阅号设定的三大模块方向,确定了订阅号的六大板块内容,分别为:“广而告之”,发布本专业的重大事件、学校重要通知、比赛资讯、学术讲座等,以告示为主,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设计比赛和文化活动,以赛促学;“活色生香”,发布新鲜有趣的广告、设计、生活等前沿资讯,以丰富学生视野、拓宽知识结构、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服务;“生生不息”,主要展示学生作业,通过这个平台的展示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并把这个平台作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外延伸;“周末去哪”,介绍无锡及周边地区近期的展览资讯、有趣好玩的地方、有特色的文创小店或者书店,宗旨是拓宽学生眼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能够学习到文化创意的最新知识;“读书会”,推荐一本好书;“乐分享”,分享一位优秀的或者著名的设计师、广告人、学者。于每周定期更新,内容集比赛资讯、展览资讯、校园生活资讯等服务类信息,好书、美文、佳作、专家学者介绍等学习类信息于一体,在课堂理论教学上不容易涉及但对于广告学的专业学习又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网络帖子的方式进行展示传播,把这一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增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外专家的互动。在高校,很多教师上完课就离开课堂,与学生的课后互动非常少。虽然近年来随着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应用的普及,使师生交流除了在课堂面对面进行以外又多了一些选择,但是交流的内容并不会完全指向专业学习。在“广告生活”这个针对本专业学习的微信订阅号上,通过老师发起每一期的话题,编辑小组结合话题寻找素材、整理撰写、排版发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一次自我学习,同时也有新的知识内容与老师进行了交流。

  本订阅号的粉丝数量达到470余人,而本专业的所有师生数量仅220余人,也就是说粉丝中有一半以上为非本校人士。这些粉丝主要为其他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师生、广告业内人士以及一些对设计学、广告学感兴趣的人士。目前,订阅号共收到评论300余条。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行业专家通过订阅号这个平台开展相应的话题讨论,通过网络大家平等交流,网络的隐匿性使大家更容易畅所欲言。

  第三,通过网络传播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本订阅号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除了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管理订阅号的日常维护与更新以外,在板块主题的设定上偏向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比如有的板块主要展示学生的获奖作品、优秀课程作业,通过我们这一网络媒介的宣传传播,把原本仅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作业案例展示,在空间展示上得以更大的延伸和拓展,对于获奖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学生都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本专业结合相关课程的作业成果,在无锡市内举办了多次系列联展,从前期的展会宣传、布展及展览现场情况、展览后的总结,都是依托“广告生活”微信订阅号得以广泛传播,得到了很多专家、市民的反馈和肯定,对于无锡太湖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学特色、专业特色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外的展示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3.3 结合网络社交媒体改革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把网络传播、网络互动引入到具体课程的实际教学环节中,将静态知识体系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平台有机结合,从课程的学习准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话题引导、互动讨论、作业布置、作业点评、后续跟踪整个环节都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延伸,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同时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库功能对于学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共享。老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订阅号这个平台把该门课程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目的、作业安排、必读书目和相关学习资料以通知的形式进行发布,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让同学们对于该门课程有大体的认识,也可以鼓励同学们在课前完成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自我学习和阅读。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安排,使老师和同学们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3.4 结合社交平台建立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

  结合网络社交平台,建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管理评价。课前,教师将学习准备、参考书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社交平台公布,课中师生的话题讨论、实践指导、作业点评,课后的成果展示交流、学生自评互评都可以依托订阅号这一平台完成,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和质量的参考标准,最终的教学成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一手资料。

  本专业结合网络社交媒体进行的教学改革,由老师作为引导者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与专业有关的信息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运用网络手段查找和补充相关知识,最后通过订阅号平台的展示和互动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前沿资讯,拓展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于近年来提出的“翻转课堂”和“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广告学教学方面的具体实践和延伸。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广告学专业摄影教学改革论文

2.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3.微电子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4.社交媒体科技创新论文

5.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6.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7.影视传媒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8.关于广告学专业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