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2)

时间:2021-08-31

4新疆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生产链条短,整体产业竞争力低

  新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比较优势的发挥主要依托于区位优势,在功能层面所具有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7-8]。新疆也在着手培养龙头企业,尽管很多企业规模较大,不过对农产品并没有实现深加工,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无法得到体现,也没有形成相对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劳动分工还是专业化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依靠价格或成本参与市场竞争。

  4.2市场有效需求水平低,市场信息反应慢

  由于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在农产品需求方面仍然滞留在温饱层面,对于很多融入经济附加值的高科技有机农产品,价格不符合当地市场的消费水平,在市场上供大于求,因而出现市场滞销的不利局面。一些有想法的企业曾尝试引进先进的加工包装技术,但是受成本、劳动力素质等因素,造成市场销路受阻。新疆也有部分农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包装简单,基本就是原料出口,没有建立与国外市场相关联的质量认证体系,最大程度的实现农产品价值。

  4.3农户经营粗放,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集群规模小

  受传统技术和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的农户大多喜好沿用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种植农产品,不善于更新和改良新品种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生产小麦为例,许多农户不能接受培育新品种,坚持认为原先的品质好。很多农户采用漫灌的方式给农作物浇水,对于滴灌技术接受能力差,经营方式多为粗放,没有使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新疆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缺乏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生产。新疆的棉花、番茄、辣椒等优质农产品相关加工企业数量少,且现有企业规模偏小,无法达到集群经济所拥有的市场结构,整体集群发展能力弱,不能很好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4分工协作体系仍较松散,网络化程度低

  尽管引入了合作机制,但在农业产业集群内所形成的合作水平始终偏低[9]。比如,新疆地区的棉花产业,棉花种植户与棉纺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同时信息层面并不对称,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对此亟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4.5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体系仍需完善

  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需求有所提升,龙头企业若要生产附加值产品,就必须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内部资源实施优化和调整[10]。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是简单的将生产要素堆砌在一起,而是来自于由集聚而产生技术、信息等相交织而成的网络结构。新疆目前专门从事农产品的营销机构少,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能力弱,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较高发展水平的农业产业集群尽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但其中所存在的生产经营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生产方面,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对某种农作物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就会使整个地区的相关农业产业遭受打击;在市场方面,产业集群在产品生产方面相对单一,如果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那么会逐渐使该农产品产业集群老化和衰退。因此,必须要在农产品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成更趋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该产业集群的发展。

5促进新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5.1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产业链条的深度

  新疆尽管存在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并不大,因而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使龙头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优势品牌。首先应积极挖掘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它们的支持力度,努力为它们搭建发展的平台,提供资金技术等服务的支持。对现有企业进行引导,鼓励它们做大做强,创建自己的品牌,发掘自身的优势,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进行自我突破,发挥龙头作用,成为真正的行业带头人,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层次。其次要积极培育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与农户的合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等不同方式与农户建立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最后,政府应在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搭建桥梁,使企业能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农技水平的提升,将科技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并且拉伸产业链条的纵深,不断对产业链条进行优化,使地区性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政府还应积极借鉴外省优势品牌(如蒙牛乳业、金龙鱼等)和地方产业品牌麦趣儿、汇昌油脂等发展经验,在政策制定上给予引导。还应联合企业积极参加像亚欧博览会这样的展销会,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增强农业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农产品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棉花产业可以像服装行业进行延伸,番茄可以向保健品行业进行延伸),挖掘出产品的潜在经济价值使相关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5.2按照市场规律培育农业产业

  想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市场的地位,按照市场规律来制定发展战略。建议当地政府在制订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禀赋条件等因素,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转型,在专业分工方面也更加明确,从而符合区域战略的发展要求。首先,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农技水平,鼓励多方交流,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加信息的流通速度。其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新疆地处中亚,在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和中亚地区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部分民族同胞在饮食上有严格的讲究。因此应把握优势,积极开展与中亚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同时还应建立与国外市场要求一致的质量认证体系,严格把关,最大程度的打开国际市场。政府应该鼓励拓展网络渠道的销售,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向企业传递国际农业生产动态,促使企业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最后,积极关注市场动态,这要求政府、企业、农户之间互帮互助,实现信息充分流动,减少因市场信息流动慢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5.3建立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集群发展环境

  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规模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加速构建产业集群并使之更趋完善,而政府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促进公共服务的有序开展。政府应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便利的交通,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等,都有利于农业集群的发展。政府除了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经济环境,同时还应加强普法教育,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部署和落实,在审批流程方面进行精简,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在农业风险的防控方面,要确保农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进行扶持,通过各种手段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总而言之,政府需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对优势产业提供更大的支持,从而创造出更适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

  5.4完善集群内部分工协作体系

  农业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农户、企业、政府,要明确各个主体的工作内容。农户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合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特别是对利益的分配和风险的承担做出详细的规定。这要求加强农户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政府应在充分考虑农户和企业的需求,提供健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产业集群不断的壮大。政府、企业、农户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分工和协作机制,最大程度降低集群内部产生的交易费用,增加产品竞争优势,建立完善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

  [1]陈恭军.扬州市农业产业集群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2]尤晨,魏世振,陈良珠,等.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分析及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35-38.

  [3]周雪松,刘颖.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S1):37-40.

  [4]杨志锐,赵阳.广东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4):313-314.

  [5]曹庆穗,严俊文,褚芳,等.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6):608-610.

  [6]黄海平,黄宝连.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2(1):102-106.

  [7]陈绪敖.安康富硒食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12):2620-2623,2627.

  [8]周丕东,孙秋.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2(8):80-83.

  [9]杨同卫,陈晓阳.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2(9):80-82.

  [10]蔡吉跃.农业产业集群助推现代农业的实践、效应与启示[J].经济地理,2008(5):837-840.

【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1.农业产业集群发展SWOT分析论文

2.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3.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

4.农业科技成果现状及对策论文

5.产业集群的发展论文

6.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

7.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8.省级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