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能力策略研究-论文(7)

时间:2021-08-31

二、学习效果与心得

  本学期转瞬即逝,《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与教学能力提升》也即将画上句号。对于所选的这门课程,我觉得十分的有价值。五位老师的讲解各有千秋,本人从中吸取了不同营养,在此再次对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外加鞠躬)。

  本人想详细谈谈第九至十一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主讲的《如何讲好一门课》的学习心得。

  首先,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许多以前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的以及不知道的东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讲好一门课对各种基本功的需要及配合,即要上好一门课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艺术表达工工具针对所讲课程的一个问题发表的见解,抒发真情或感召学生的信息交流方式。我还知道了教师如何与学生达成共鸣,以及如何解决口语运用的问题,如何运用态势语,同样的一句话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学生更爱听,授课效果更好。如何选择讲课时表达的方式方法等是非常有价值,非常实用的问题,让我知道如何在以后讲课过程中熟练运用这些问题,使自己的每一堂课更成功。

篇五: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能力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高校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社会考察调研活动,丰富感性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才能实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实践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5-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教育,师资是关键一环,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有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高校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教师培训的现状

  毋庸置疑,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师的治学根本,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光有理论不重实践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目前,许多地方教师接受的培训过分按照学科逻辑确定培训内容,这种培训内容面面俱到,往往学科意识较强,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对培训内容的实效性规划,培训内容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理论要是不与实际相结合的话,教学也便成为了一味地填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学历型转向全能实用型。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被拒之门外,那些在校的大学生,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从教师这个环节上想对策,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用自身的实践能力来熏染和影响学生,在理论中严谨地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脉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到工作角色中去,这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青年教师能更为快速地与社会接轨,想法设法地让青年教师下去实践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

  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极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社会考察调研活动,丰富感性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一)社会实践

  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本学科领域社会实践经历,鼓励、支持青年教师通过挂职、兼职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青年教师评聘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本学科领域的社会实践经历。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多年来,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几年来,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建设改革方案精神及辽宁省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设立10个学科为校级建设学科,即:“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五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语言文学”三个学科为重点扶植学科,“凝聚态物理”“文艺学”两个学科为一般建设学科;设立5个学科为院系共建学科,即“企业管理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教育训练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设立3个学科为系级建设学科,即“新闻学”“音乐学”“会计学”。而这些专业的建设极易与社会各行业相结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门径。

 (二)校内实践

  仍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鼓励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与校内管理实践,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到机关兼职锻炼或开展学校管理项目合作研究。落实《关于加强综合导师队伍建设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2006年以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两年兼职辅导员工作经历的规定。

 (三)校外挂职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派5~6名担任副处级或正科级教学科研管理岗位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岗位挂职,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拓宽管理视野和思维模式,丰富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丰富感性知识,开阔教师视野,很多活动内容直接成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材料,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为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大学面临时代的严峻挑战,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才能实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能力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论文

2.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论文

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4.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论文

5.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6.谈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建议论文

7.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策略论文

8.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