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深处》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自深深处》读后感1

  《自深深处》是一篇堪称千古绝唱的狱中情笺,也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最为美妙的一部作品。1897年,王尔德在狱中断断续续给恋人写下这封长信,信中他时而哀怨,时而愤怒,时而娓娓叙情,反思了他与恋人的关系,也谈到了诸如艺术、人生、宗教的话题,于痛苦中窥见苦难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深深处》读后感

  信始,他说,

  “我说时间会愈合每一处伤口,但在接下来的长久岁月里,我既不会给你写信,也不会与你见面。”

  信末,他说,

  “你是抱着向我学习生活之乐和艺术之愉的目的来到我身边的,或许冥冥之中,我是被上帝挑选来教给你一个更灿烂的秘密:痛苦的含义和蕴含在痛苦中的美丽。”

  看这本书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受过情伤的人的碎碎念,被冤枉、被伤害,被拆毁,于是发出了自己的控诉,以为可以很绝情,最后还是有点想念他。其实他们之间的感情,旁人真的不能说太多,王尔德出狱后三年逝世,道德拉斯知道后精神失常直至死亡。王尔德其实爱着他,嘴硬却心软,所以心甘情愿受伤;道格拉斯也爱着他,虽然奢华无度多次利用。

  昨天看完生活大爆炸系列了,第十二季,谢尔顿成长了,来自母亲般的暴风哭泣,他说:“如果不是你们值得的朋友我很抱歉,但我想让你们知道,以我的方式,爱着你们所有人”

  老实说,“以我的方式”有点可怕啊,但是放在谢尔顿身上就觉得很温暖很欣慰了。

《自深深处》读后感2

  《自深深处》二分之一部分以后,是深陷囹圄的王尔德,在经历了破产,失去对最爱孩子的抚养权、最爱的母亲去世这一系列变故后,对生命真谛之一—“受苦”的认知;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无意义的,而受苦是最不可能没有意义的。这个东西藏在我心性的深处,就像野地里的宝藏。它就是谦卑。……天下万物唯有它最奇怪。给别人不行,别人要给你也给不了。想获得它也不行,除非把自己已有的东西全部放弃。只有在失去了一切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拥有它。”

  活着就要受苦,它无孔不入,它无常性,但作为个人,真正也是唯一能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人,王尔德很勇敢、清醒,“我必须使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对自己有益。”

  “恶大莫过于肤浅。无论什么,领悟了就是。”

  “抵违自己的经历就是遏制自己的发展。抵赖自己的经历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口吐谎言。这无异于排斥灵魂。因为就像我们的肉体什么都吸收,既吸收牧师或圣灵的显现净化过的东西,也吸收世俗不洁的东西,林林总总,都化为力气和速度,化为肌肉优美的动作,化为悦目的皮肤,化为头发、嘴唇、眼睛的线条与色泽。灵魂同样地,也有它摄取营养的功能,能把本来是下作的、残忍的、堕落的东西,化为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怀。不止如此,灵魂还能在这些东西中找到最尊严的方式来伸张自己,也能经常通过本来意在亵渎、毁灭的东西来把自己最完美得彰显出来。”

  不禁想起卢梭的《忏悔录》、《一个孤独者漫步的遐思》,这是西方名著的特色,凡自传性质的,都力求真实。不因为阴暗、丑陋就刻意掩饰,不仅不这样,反而真情流露、深刻反思。人无完人,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正史”,但也总有民间“野史”相映成趣,也正因这些“野史”存在,才使得人感觉那些人是活着的,而不是台上表演的戏子。21世纪的我们不需要完美无暇的偶像,却恰恰缺少勇敢、理性、批判、宽容的精神。我们从来活得不是自己,而总是被迫按照同一种模式在生活,“应该怎么样,所以你也要那样”,从不强调“对自己个体生命(灵魂)负责”。

  也因如此,当我们因自己的过失,遭受精神或身体的苦痛时,常常萌生自卑,一错再错。社会总是缺乏包容的,一事定性,就更容易造成误导,让脆弱的当事人干脆“破罐子破摔”。而做了什么事情的人,会想尽办法遮掩,兴许滋生更多的恶。说句实话,让社会那些闲杂人等闭嘴很困难,现在不要说确实有的,就是没有的.,也能无中生有,美其名曰叫“八卦”。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你不让他八卦,他会和你拼命。还煞有介事得和你申辩,这是我作为公民的言论权。什么言论权,在我看来,大多数都只是些“欺软怕硬”的无所事事的软骨头们。

  竟然管不了别人,个人就更要对自己这段生命负责任,无论走多长,无论多么曲折,至少活出了自己的色彩,让生命有厚度,此生也不枉获此人身。

  王尔德在身心备受煎熬的痛苦中,寻获到两个解脱之法:一、别因此而羞愧。

  “假如因为受到惩罚而羞愧,那惩罚受了就跟从来没受过一样。”“不因为受过惩罚而羞愧,是必须首先达到的境界之一,为了我自己能臻于完美,也因为我是如此的不完美。”

  “神是奇怪的,他们惩罚我们,不但因为我们的恶行和堕落变态,也因为我们的美好与善良。”

  “我从这方面要求,如果我领悟了自己所受的苦,那社会也该领悟它对我所施的惩罚,于是双方就不再胸怀芥蒂、心存仇恨。”

  二、必须学会快乐。

  一个境况很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因为爱很多,常常容易就比穷苦家庭的孩子快乐。但如果受了很大的磨折,还能让自己快乐吗?周易里有一张太极图,黑白各一半,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只有尝过苦,才能明白“快乐”,珍惜而不是挥霍。

  “痛快享乐,是为了美好的肉体;而痛苦伤心,则是为了美好的灵魂。”

《自深深处》读后感3

  名人多是非。著名的文学家,牵扯的是非更不少。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剧作家、诗人、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身上,也背负着一桩轰动一时的事件:他与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Alfred Douglas)的同性性行为,曾被后者的父亲公之于众,大加鞭挞,以至于对簿公堂,最后王尔德被判处入狱服刑,饱受世人冷眼。而出狱后不久,王尔德便辞世了。

  在狱中,王尔德回顾了自己和道格拉斯交往的种种,给他写了一份长信,即这本《自深深处》(De Profundis)。阅读《自深深处》,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在王尔德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男性性行为或同性恋行为,被主流舆论视为“性变态”。不注意这一点,很难体会当王尔德锒铛入狱、被千夫所指时的苦闷、自责、羞耻及厌世心理(比如他认为自己堕落、腐化等,他坦言自己甚至一度想自杀了事),毕竟,我们所处的时代,对同性恋的态度逐渐转为宽容。

  有的恋人之间,彼此兴趣相投,能互相促进;有的恋人之间,看似如胶似漆,其实嫌隙甚多。王尔德和道格拉斯,便属于后一类。王尔德认为,自己是属于艺术的,而道格拉斯,对艺术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其实一般,远远达不到王尔德对友朋的要求。道格拉斯追逐物质享受,看似无可厚非,但在王尔德眼中,“恶大莫过于浮浅”,道格拉斯,更是浮浅中的浮浅生物,他将王尔德为其买单全视为理所当然,毫不感激。道格拉斯不仅无助于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反而会干扰其艺术事业的展开,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道格拉斯,真的深爱王尔德吗?王尔德也曾经这样问。他相信,或他希望,道格拉斯,是爱自己的,只是,他对王尔德的爱,远远比不了他对父亲的恨意。王尔德认为,自己不过是道格拉斯父子冲突的一个中间场域,尴尬,无地自处。道格拉斯欲和王尔德“结盟”对付生父,最终没成想被生父力挽狂澜,反而使王尔德锒铛入狱。从万人敬仰的艺术家,刹那间沦为阶下囚,王尔德心如死灰,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入狱期间,道格拉斯,从未写过信,也从未表示过对王尔德的歉疚、爱意和想念。

  起初,王尔德也是怨恨道格拉斯的,不过,他在精神上渐渐平复下来,慢慢靠拢了耶稣基督。在他看来,爱,远比恨来得重要,尤其是当他出狱之后。他一直思考着出狱后的生活该怎样继续,毕竟,在服刑期间,他经历了挚爱的母亲的去世(自己却不能为其守灵),也经历了妻子愤然夺走两个孩子的监护权(无子送终),他经历了心灰意冷但又不愿赴死的心路历程。他当然恨过道格拉斯,恨过舆论,恨过世俗社会,他最恨的,却还是自己。恨自己任由道格拉斯牵制,屈从于他变幻不定的性情,也恨自己对道格拉斯母亲的无礼要求始终不愿拒绝,最终酿成了苦果。可再怎么愤恨,仍然于事无补。

  狱中生活向追求艺术的王尔德展示了残酷的一面,他才意识到,苦难,也是生活,更是伟大生命的一部分。出狱后的他,丝毫不打算讳言自己的入狱经历,因为,那是他真实生命的一部分。王尔德对道格拉斯,恨过也爱过。也是出于爱,他向道格拉斯指明了道格拉斯性格中的缺陷(尽管有些话逆耳),希望他自我反省,自我纠正,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因为他,英俊的道格拉斯,王尔德的人生,变成了一出悲剧。可是,若没有遇见道格拉斯,王尔德,真能意识到并正视自己的性倾向吗?也许,道格拉斯在王尔德入狱后,因为某些隐情不便给他写信?我不知道。也许,某些刻骨铭心的爱(相爱或单恋),本身便具有强大的毁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