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智慧北京”战略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影响
1.1首都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与智慧城市相对应的智慧产业,才能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调整要求。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信息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逐步改变着工业社会传统的消费体系。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全球工业时代服务模式正在与信息化融合,衍生出规模庞大的新市场。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正孕育新一轮的突破,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应该说,信息技术是引领其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电子信息产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北京支柱产业之一。以计算机、互联网、个人通信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高平台期,在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产业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二五”时期是首都信息化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北京市加大力度鼓励和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经济发展,发掘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兴信息化经济业态,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海量数据智能化搜索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1.2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也是作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之一的软件技术专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同样要有足够的策略调整和应对措施,才能使机遇大于挑战。
1.2.1技术市场分析与软件技术专业最为密切相关的新技术领域是移动互联应用和云计算技术,以及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朝阳产业——软件测试技术。
(1)移动互联应用市场。细分移动互联应用市场,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移动平台操作系统的三大平台已经形成三大技术主流的局面。IOS平台是时下智能手机高端用户的主要选择,虽然面临收费和封闭的问题,但依然是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的首选方向。Android平台因其开放免费、不与硬件绑定等特性而占据着智能手机的重要地位,是中低端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微软推出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占领市场份额较少却不容忽视,虽然微软近年来在移动互联市场的一系列举措并未获得预期成功,但软件巨头的实力不容小视,市场内外在对其持观望态度的同时依然抱有期待。
(2)云计算技术市场。在云计算技术的推进下,加速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有利于智慧城市的构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互联、全面感知及融合应用。云计算中心将作为一个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持成为标志性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的理论基础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网络、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硬件或平台层面侧重虚拟机、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层面比较注重用户体验、大众互联等方面,应用技术的核心还是软件开发技术,特别侧重于面向移动平台或WIFI移动应用的开发。以微软的Azure云为例,其面向云平台的软件开发环境与面向PC或移动终端的开发环境是一致的,只是主要程序类别不同。目前市场上提供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厂商众多,谷歌、亚马逊、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该领域还包括VMware、Salesforce、Facebook、MySpace等众多成功公司。
(3)软件测试。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企业对高质量的专业测试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大,加之相关人才市场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因此国内将在短期内持续专业测试人员严重短缺的现象。人才供不应求使得软件测试人员的就业竞争压力明显小于同类其它职业。由于软件测试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能够独立设置软件测试部门、对测试人员有硬性需求的多为独具慧眼且有实力有规模的IT企业,因此,软件测试人才容易进入知名企业,入职起点高于同类其它职业。与其他IT职位相比,软件测试人员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测试人员不仅需要检测软件质量,还需要涉及软件项目立项、管理、售前、售后等诸多领域。在此过程中,测试人员不仅有机会提升专业测试技能,还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业务,从而为多元化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加之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等因素,软件测试行业为高职相关专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1.2.2软件技术专业的应对原则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伴生而来的大数据等概念的渗透,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纳入新技术已经是时所必然,势所必然。伴随信息产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市场需求骤增,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形成人才门槛降低的局面,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提供众多机遇。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找准方向,突出重点,营建特色,打造优势,是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变革并不意味着全盘抛弃原有建设成果,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遵循“坚持与探索并重”的发展调整原则。坚持,就是坚持自身原有的优势,包括现有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技术格局以及现有的教学体系思想等。这是各种技术方向的基础,解决软件编程逻辑、编程语法、面向对象、数据库应用等最基本的概念和技术问题。没有最为基础的坚持,也就不是软件技术专业了。虽然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大多是面向PC平台的,但毕竟,PC平台的应用软件需求不会随市场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只会形成与其他平台并存的局面。并且,掌握面向PC平台的开发,可以很顺畅地向其他平台进行迁移。因此,有选择地坚持软件技术专业原有建设成果是向新技术方向发展的必要基础。探索,就是将新的信息技术纳入到专业教学中来。要重点探索引入面向移动终端平台、云平台的开发课程。这一探索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资源问题,包括教学资源、配套案例、题库、教材等一系列资源都有待补充、建设和丰富。如果是面向云平台的课程,还需考虑教学所需的云环境问题。还可以尝试探索在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海量数据智能化搜索技术中是否有与课程体系对接的余地。第二个要探索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依据新技术开发的新课程,需要靠教师最终落实到课堂上,没有配套的师资力量,一切都是空谈。
1.3软件技术专业应采取的措施
1.3.1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新技术方向的课程需要新的技术应用,也就需要新的师资配备。或引进对口人才,或从现有师资产生,或培养新的多方向综合型师资人才,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面对当前形势,师资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以形成各个技术方向的有机的教学团队。
1.3.2加强校企合作新技术的首批获取者、使用者和受益者是企业,作为企业人才的输送者,院校教学的内容势必要与企业挂钩,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新、换代,都要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而所有调整、更新、换代的内容,同样要以企业为来源。所以,行业企业是专业调整的技术来源和依据,专业调整势必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1.3.3课程体系调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前提下,首都北京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在新兴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势在必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应遵循“坚持与探索并重”的原则,扬长避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1.3.4提高生源质量首都经济圈畅通无阻的基础条件必然是交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前提下,交通一体化是目前已达成共识,明确重点建设的内容之一。三地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工作有待推进,北京中心城区与周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之间需要满足通勤客运需求。如果交通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首都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范围,特别是针对河北地区的招生数量就有望进一步扩大,学生就业的区域范围也可能扩大,生源质量就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生源质量问题是近几年来困扰首都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和改革的大问题,是贯彻落实专业改革目标,达成最终实效的最大障碍。如果能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便利条件,扩大招生范围,提升生源质量,就能为软件技术专业调整策略的成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