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3篇(2)

时间:2021-08-31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2】

  今天来参加“如何处理班与队的关系”这个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说实话心里感到特别的惭愧。因为当学校布置召开这次交流会的主题时,我才开始考虑:少先队活动有什么意义,他在队员中及班级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作为一名辅导员的职责是什么等问题。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认真组织过一次中队会,也没有思考过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应该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更没有认真考虑过班与队的关系。可以说,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自己的班级管理一直是班队混为一体,一直是重班轻队甚至是有班无队的状态。所以今天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从在座的各位老师这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宝贵经验。

  接到通知的这几天里,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员是组织的主人。少先队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断增长才干。少先队在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配合学校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少先队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主体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班会和队会的出发点不同。班会召开的出发点是针对班级体中出现的问题而通过班会希望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因此,班会在召开选择的时机可以是随机的,问题出现了就可以马上召开班会解决,也可以进行酝酿等待更好的机会,班会的召开取决于班主任,也就是说班会是班主任领导、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班会活动中的领导、主导地位非常重要。队会的召开则完全是由少先队员自发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少先队三个教育功能中其中一条就是队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因此队会应该是少先队员集体创作的活动,队会是通过确定主题,经过广大队员充分准备,认真组织才能召开的。队会的主题、内容、形式都是队员自己编导、自己表演,符合队员的兴趣和愿望,娱乐性和观赏性应该强于班会。在队会中,中队长是指挥者,有充分的独立自主和发挥创造的空间。辅导员的作用只在参加、指导、帮助,不起主导或领导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应该是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领导者;应熟悉少先队业务,对队的性质、队旗、标志、仪式、队礼、呼号、作风等基本知识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还要结合学校大队部工作计划和总结,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初制定好本中队活动计划,学期末做好总结工作;做好发展队员、学习队章队史、中队委改选、奖励处分等工作,虽然班与队有区别,但我认为班与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班与队的相关知识,在工作实践中除了经常召开班会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中队会,让班与队和谐发展,共创美好班级。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叫闫XX,来自寨头堡中学。走上台来请允许我说两个谢谢。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搭建这个交流的平台,然后是谢谢领导和同仁们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井然有序、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优秀班集体,是我们每位班主任的追求。我在实现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要想干好班级工作离不开“四菜一汤”。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第一道菜:有颗平常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平常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诱惑。在权力纷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处处有“诱惑”,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守住清贫、甘愿过平淡的生活,避开那些名利之争、远离那些勾心斗角。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与富足的尺子不是金钱而是平平常常的心。更何况“知足者长乐”!当然我们可以时常做一做腰缠万贯的美梦,偶尔想一想飞黄腾达的荣耀,但时刻提醒自己“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其实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名好教师做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不管学生的家庭富贫、成绩优劣,只要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要以一颗平常心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知道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好多班主任在工作时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分析评价,在处理问题时心有所偏,发生不公平现象。比如,对同样的错误,犯在优秀生身上或自己喜欢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就网开一面从轻处理;如犯在待优生或自己讨厌的学生身上,则往往穷追猛打严肃处理甚至发生过激行为。因此班主任的平常心是保持头脑的冷静和理智,能公平公正的处理学生问题的关键。

  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个班集体以班主任为核心,存在着许多种关系。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所关联的人都通过自己的网络将自己的利益或信息反映到班主任这里,以谋求班主任的照顾。而班主任要想在建设好班级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种关系,必须有一颗平常心。只有班主任心底宽广、大公无私,任课教师才能团结合作,领导和家长才能信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总而言之,班主任只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怨天尤人、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栉风沐雨的关心教育学生,就能管好班级这个“家”。

第二道菜:刚柔并济。

  十年前,刚刚毕业的我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那时正好赶上新课改,用新教育理念武装起来的我,把平等、民主、自主、合作等新理念运用到了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可谓“洒向学生的都是爱"。然而,我所管理的班级不到半年就乱成了一锅粥。经年级主任对我这个班进行“会诊”,我才明白自己管班的症结:爱而不当,严而无格,缺少刚柔并济。从此,我铭记住了“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俗语且在管理班级时,制定了一些刚性措施,对违纪行为,必须依据班规进行坚决处理;同时也有柔性措施,对学生的错误,耐心引导,春风化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咀嚼出了“刚”与“柔”的真正内涵: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宽容,一种真爱,一种魅力。

  多年的管班经验告诉我,人无刚则不能自强,不能自强则不能成功;人无柔则没有亲和力,没有亲和力则会陷入孤立。也就是缘于此,在班级管理中,我用真情去感召,用制度去约束,适时评价,树立先进典型,平抑不良倾向,爱在该爱时严在当严处。比如,我班学生尹聪聪失去了双亲,与她八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我心疼她,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她,亲自给她的奶奶买过药,给她买过辅导书。有一次,她借给她奶奶看病为由,竟然旷课一下午去已辍学的同学家玩。这事我知道后按照班规严肃处理。她后悔莫及,哭着向我求情,我只能告诉她“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吃一堑长一智吧。这也是我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原因吧。总而言之,班主任如果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班级管理便会游刃有余,有所成就。

第三道菜:治班有方。

  干好班级工作靠的不是班主任的严打、柔骂,而靠的是治班的好方法。所谓好方法就是既遵循了教育规律又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建设和谐发展的优良班集体的良方妙药。比如:

1、谱好新班建设“三部曲”。

  当我每接任一个新班,我马上奏响下面这“三部曲”:第一部曲:优选并培养班干部。通过举行人人参与的班委会成员竞职演讲活动,选出自己的得力助手,然后用一星期的时间对班委会成员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执政。第二部曲: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同志说过一句话:“人管人,管死人;制度才能管人。”我以总导演的姿态,主动与班干部一起商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班方略。我和班委会成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2009班规班约》、《岗位责任制》、《班级奖惩制度》等等。这些出台成文,放在班长处存放。管理班级,让制度说话。且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严格执行。这样生生心中有杆“秤”,班主任想不公平也不行。第三部曲: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目标是方向,指引学生天天向前冲。我现在带的这个班的目标是: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学会,四个自我,五个大爱。一个中心——学习;两个保障——纪律和安全;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四个自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五个大爱——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劳动,爱学习。

2、唱好育人“四首歌”。

  教师的任务是先育人后教书,而班主任更是育人的先锋官。在我的教育理念里“我允许自己的班里有‘笨蛋’但绝对不允许出”坏蛋“。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坚持唱好下面四首“育人”歌:《爱的奉献》——教会学生爱别人,懂得互助;《感恩的心》——教会学生感激万事万物,懂得感恩;《爱拼才会赢》——教会学生为自己的多彩人生奋斗,懂得自助者天助;《我的未来不是梦》——激励学生立志做个大写的人。

3、用好批评“五变刀”

  每当我看到我们学校的后勤人员在校园里修枝疏芽时,我就想到了作为教师的自己。。学生也如园中的花草树木,我们赏识、夸奖他们就是给他们浇水、施肥,而我们批评甚至惩罚他们是给他们剪枝修杈。园丁要掌握好手中的剪刀,否则“伤筋动骨”影响花草树木的茁壮成长。而我们教师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要用好“批评”这把剪刀。怎样用好这把剪刀呢?鄙人以为离不开下面“五变”技法。

(1)变直言批评为艺术教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我们教师批评学生时常说的话。新课程下,我们要做到“良药利病不苦口,忠言利行不逆耳。”这当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学生常常犯一些不知为过的错。当老师和颜悦色的指出来后,学生才会知道错。老师再用既动听又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语言循循善诱,学生就会去自责、去反思,下决心改正的同时并以此为进步的起点。

(2)变板脸批评为幽默教育

  幽默是化解坚冰的春风,融洽感情的润滑剂,克服困难的利器,走向成功的阶梯。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后,肯定处于痛苦、自责和后悔中,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老师“暴风雨”式的批评,而是老师和风细雨的幽默的一带而过,给他们深深的自我教育的空间。

(3)变当面批评为笔谈教育

  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班主任充分利用书面语言,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书面语言教育学生的途径可谓多多,可利用作业批语,也可以利用纸信交流,还可以在其书本上留言。我经常用短纸信批评教育学生。慢慢的我发现笔谈教育比当面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奏效更快。

(4)变当场批评为择场教育

  “人要脸,树要皮。”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也最容易受伤,作为老师要懂得呵护学生的自尊。呵护自尊不是不要批评教育,而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批评指正。

(5)变单方批评为双方讨论教育

  批评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师生间对学生的行为表示不同的看法与态度。学生做的对与不对、该与不该,皆应在双方的讨论、了解中定论。因为学生常常犯一些不知为过的错,也因为我们做班主任的常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以“眼见为实”而主观的急于批评和指责。假如我们不去用心了解学生做错的原因,也许就会“冤枉”了学生,审错了“犯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如果冷静地对待学生的“错”,给学生几分钟辩解的时间,我们不难发现有时是事出有因的。例如,我班学生张敏常常完不成作业,我批评教育过多次,还是时不时的不交作业。

  一天,我请她到办公室,先给了她五分钟的解释时间。她才含着泪告诉我,她爸爸在她念三年级时触电而死。她现在跟她妈妈住在姥姥家,而姥姥又在去年冬天患脑溢血瘫痪在床上。妈妈为了她和她的姥姥必须上班挣钱,她只有分担妈妈的重担照顾姥姥,所以常常吃不上饭也做不完作业。每次她都想说给我,都让我阴沉的脸和严厉的指责给吓回去了。她的一番解释使我如醍醐灌顶,也就是从她这里开始,我在以后的批评教育中都给学生辩解反驳的机会。我的批评公正合理了,学生也心服口服地“知错就改”。

  我们知道新课改下,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但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赏识无错,但不批评肯定有错。孩子不需要盲目赏识。”作为班主任要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栋梁之材”,就必须用好“批评教育”这把修枝剪杈的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