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取心钻进中涌水的处理技术论文(2)

时间:2021-08-31

4 施工效果

  憋压72小时后再次打开井口,管内涌水很少,扫除固井水泥柱后,涌水量没有增大。下部钻进中全孔替换成饱和氯化镁钻井液体系,涌水没有对钻井液造成破坏,绳索取心可以正常钻进。平均日进尺20m,半月后钻进到1000m,顺利终孔。

  测井时发现套管外的水泥很少,零零散散。说明涌水返回井内时把水泥浆冲散。

5 几点体会

  5.1钻孔涌水有两种情况

  一是溶洞承压水,钻开的是“湖水”,只顺着钻孔往上涌,在地下没有径向流动。

  二是流动承压水,钻开的是地下河,不但顺钻孔上涌而且沿裂隙径向流动。这种情况往往很难彻底封堵,即使用大比重泥浆压住涌水,不开泵循环,地下河水的径向流动也能把大比重泥浆置换、稀释,井口很快又会上返清水。

  5.2处理方法

  溶洞承压水:①首先要调整泥浆性能,用加重泥浆压住涌水,甚至形成过平衡状态把地层压漏,在泥浆中加入堵漏类材料,循环几个小时即可堵住;②密封井口直接灌注水泥浆,按水泥5%的量加盐,尽可能多地往裂隙中灌注;③先用加重泥浆压住涌水后,把钻具下到涌水层上,注入前置液,然后灌注水泥浆,也能把涌水封堵。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容易封堵。

  流动承压水:水泥浆封堵后,即使井口不返水,靠近底部的水泥柱也会被流水冲蚀成孔洞。钻开水泥柱后,涌水量减小,但钻进过程中,涌水通道很快又被打开,涌水恢复。析:地下河水把进入裂隙的水泥浆稀释、冲走,使其不能深入裂隙胶结、封堵,只能在裂隙口即孔壁把裂隙堵塞。这种情况,用套管隔离、导水、封堵最有效。

  5.3实际操作

  5.3.1注浆根据情况可选择使用高标号水泥、添加剂等,无论使用什么材料,都要在现场做配伍试验,特别是下钻具注浆,严防把钻具固结;注浆方式可选择从井口、下钻具密封井口、用加重泥浆压制涌水后从裂隙上部注浆等方法。水泥浆把涌水永久性封堵的可能性很小,但注浆后往往能减小涌水,可强行钻进一段。

  5.3.2下管下管往往也不能把涌水堵住,而是隔离、引流,使其不与钻井液混合。

  下管深度:云南地层很复杂,分层不明显,涌水层连续不断,往往下管钻进不久又涌,很难不断地下管隔离。这就需要采取顶涌、造浆、水泥封堵等措施强行尽可能多地钻进;管脚超过涌水层越深越好,至少100m以上,理论上涌水从管外上返的阻力要小于绕到管底再从管内上返的阻力,但实际上管内往往还会有少量返水。例如:ZK-2井最下部的涌水层在430m,孔径为116,108套管下到710m,管内还是有少量涌水。管径:套管和孔壁环状间隙越大越好,确保导水通道畅通、导水阻力最小。

  5.3.3固井遇到流动的涌水,即使下管也不能保证把涌水封住。下管后一定要固井,水泥浆返到管外超过涌水层后即被稀释并带出地面,即使进入裂隙也被流水冲走,致使套管底脚也很难彻底密封。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可从井口往管外压注水泥,以免把导水通道堵 塞,迫 使 涌 水 返 入 管 内。例 如:我 们 施 工ZK-1井时,涌水层在590~624m和656~657.50m两处,井径122mm,井深732m,114mm套管下深680m.由 于114mm套 管 加 装 了 橡 胶 伞 与168mm井口管密封、配合,套管底脚没有封固,致使涌水从管内返出,后采用多种方法多次封堵均无效,最终无奈弃孔。下管后封孔时,下钻具密封井口或直接密封井口注浆。注浆后憋压至水泥初凝后再打开井口。以防涌水回流把水泥稀释冲散。

  5.4其他

  (1)加重钻井液不适宜于绳索取心钻进。绳索取心工艺钻孔与钻具的间隙只有2~3mm,内外管间隙只有1.5~2mm,卡簧座与钻头的内台阶间隙只有3~5mm;要求使用无固相或低固相钻井液。钻井液加重后,固相含量增多,钻具内壁结垢影响过水,泵压升高,甚至不能建立循环;钻具内壁结垢后内管不能顺利提拉、下放;上下钻具和打捞内管时,钻具相对于井筒、内管相对于钻具如同活塞形成抽吸,裂隙水很快涌出稀释钻井液,破坏泥浆性能,导致孔壁坍塌、孔底沉沙增多等情况。

  (2)涌水对井内钻井液的影响。并非只有涌水层以上的泥浆被稀释:理论上停泵后,涌水层以下的泥浆不会被稀释,实际上涌水层以下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泥浆还会被稀释。

  (3)平衡钻进。涌水距离地表越近越难处理,因为即使加重泥浆,由于液柱短,有效压力低,很难实现平衡钻进。

  (4)加强对施工细节的认识和操控。在水泥的型号、添加剂的种类、灌注方式和候凝时间等方面都要合理安排,而且每次注浆都要在现场用实际材料做配伍试验。

  总之,钻孔涌水情况很复杂,实际施工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精心组织,认真执行,把钻探这个 “粗活”做细,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棣华.关于深孔岩心钻探若干情况和看法[J].地质与勘探,1980(2):6-11.

  [2] 孙丙伦,陈师逊,陶士先.复杂地层深孔钻探泥浆护壁技术探讨与实践[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8(5):31-34.

  [3] 王扶志,张志强,宋小军.地质工程钻探工艺与技术,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