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施工企业重组战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建筑业及国有施工企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国有施工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生产率低下、经营不善、业务单一等问题,通过正确的重组施工企业不但可以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实现强强联手,本文论述了国有施工企业重组的优势和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企业重组的模式以及企业重组的具体方式。

国有施工企业重组战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重组战略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商机,国内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09年中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5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3亿元,同比增长51.7%;实现施工结算收入6.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8.49万亿元,同比增长33.9%,建筑行业的繁荣给国内施工企业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一、国有施工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大多成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造,大多建立了母子公司体系,呈现出集团化的组织特征。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业务多以工程施工为主,同时又兼顾多个产业的经营,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的营业额在不断刷新中。

  根据2010年12月公布的“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显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位列2005年“中国承包商60强”的前三名,其中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承包营业收入达到了3555亿元人民币。

  国有施工企业已经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扩大内需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建设队伍的膨胀和外国公司的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而中国建筑业,特别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由于它自身存在的内在原因,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有的活力,并且存在经营效益低下的情况。在原有体制形成和下长期积累的弊端在企业走向市场时全都暴露出来,目前施工企业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国有施工企业的生产率低下。虽然国有施工企业在营业额及企业规模方面并不逊色于西方国家,但是我国国有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据估算,2008年的从业人员已超过5000万人,相当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但我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有美国建筑业的五分之一。

  其次,经营效益低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微利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允许它提取2.5%的法定利润。这种情况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加大了与国外建筑业企业的差距。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建筑行业进行了多项改革措施,但是效果甚微,并没有增加产业的收益,整个产业的经营效益仍在不断下降。

  再次,国有施工企业存在经营结构单一与业务领域狭窄的问题。如果只将业务集中于工业建筑、路桥等业务领域企业很难形成品牌效应与规模经济。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由单一的经营结构逐步向国际化、跨行业,集团化发展。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国际承包公司开始将业务由建筑业拓展到了钢铁、汽车、金融等行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集团化的优点在于它能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物资供应能力;

  跨行业发展加强了企业承受经营风险的能力;国际化发展使企业的业务由国内延伸到了国外市场。国外的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拓宽业务领域极大的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以上问题,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企业重组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国有施工企业重组的优势

  中国施工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建设安装业,石化和交通工程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是高新技术工程合同明显偏少,工程承包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我国施工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市场占有率较小。这就要求我国施工企业要积极进行重组并购,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如果条件准许还可以实施跨国并购或者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企业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通过企业重组可以有效地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企业重组是施工企业开辟另一行业市场或区域市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范围;

  第三,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剥离低效资产,购买高效资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

  第四,企业可以进行资产重组,由银行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股权入股,这样做可以使施工企业的工程收入转化为利润,为企业解决债务问题。

  为了促进企业的改革重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法律。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收购法》和《股票交易与发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构成。有了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企业重组将会在一个更加规范和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三、建筑业施工企业重组的战略理论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促使施工企业走向重组的道路。自从2001年我过加入WTO后,加速我国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面对更加广阔的国外市场以及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国外的大型承包公司开始逐步进驻我国建筑市场。根据相关规定加入WTO后三年内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同时也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成立独资企业。外国施工企业具有许多我国企业不具备优势,主要体现在抗风险能力强,技术优势明显,资金雄厚等方面。与外企合作无疑可以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很大帮助。

  为了确保企业重组走向正确的道路,应以企业是否得到发展,企业职工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作为衡量企业重组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因此企业重组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第一,企业发展原则。坚持有进有退,对于二三线房地产市场等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加大资金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引入企业的优势业务中,同时要注重企业的品牌发展。在重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企业业务的延续性。在保持现有市场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