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小麦胚研究进展与前景论文(2)

时间:2021-08-31

2小麦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小麦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高附加值的利用却非常低,原因在于小麦胚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1小麦胚的不稳定性

  由于小麦胚脂肪含量较高,并且富含活性较高的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以及附着的微生物,导致小麦胚极不稳定。这就要求面粉厂应配备具有一定处理规模的稳定化设备。但实际生产中,稳定化设备多存在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的缺点。目前的稳定化方式的原理均是降低酶活或者水分,以延长小麦胚储藏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保质期,但都对小麦胚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1]。稳定性问题严重制约了小麦胚的开发利用。因此,对小麦胚进行稳定化处理的研究,延长保鲜期,对于小麦胚的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2.2产品开发过程中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小麦胚资源的潜藏量虽然丰富,但原料分布不均匀、质量参差不齐,且许多小麦粉厂受限于设备配置不齐全、提取工艺不成熟和相关研究匾乏,使得小麦胚在产量、提取率和纯度方面与国外相比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提取后的小麦胚如麦胚油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出油率低,并且没有成熟的技术用于工业化生产,虽然超临界CO2出油率较高,但处理量较小,导致小麦胚油很难大量的生产。麦胚产品由于其自身口感和品质特性的限制,直接以脱脂麦胚分离蛋白作为一种食品功能配料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还有待改善,如何将优质蛋白质从脱脂麦胚中分离,从而获得高纯度天然蛋白质仍是探索的重点。

  2.3抗氧化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

  抗氧化肽是小麦胚利用研究的热点,但是其分离纯化方法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性,目前,测定抗氧化能力多为体外的化学评价研究,而体内(动物模型)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较少;抗氧化肽虽然对多种疾病显示出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其抗氧化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如何从小麦胚中提取具有更高活性的天然抗氧化肽,以及阐明这些抗氧化肽的作用机制成为了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3小麦胚开发应用前景展望

  我国是粮食大国,小麦胚的潜藏量相当丰富,小麦胚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原料,理应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纵观国内外小麦胚开发研究的现状,制约其发展前景的关键就在于怎么解决这些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而这也成为麦胚继续开发研究的方向。在麦胚的稳定化方面,通过研究寻找既方便又经济且对麦胚营养成分和功能性质破坏小的稳定化条件,延长麦胚的保鲜期仍然是麦胚研究的重点;通过改进技术和改良生产设备,如何在不损害油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多的提取麦胚油将是麦胚油生产利用的主要方向;如何通过某种改性或者多种改性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改善麦胚的功能性质,生产改性麦胚,可作为麦胚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麦胚整体作为配料在食品中主要应用于焙烤及面食制品,拓宽麦胚的应用载体范围,并对改性麦胚在其应用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对推进小麦胚的基础研究以及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之,通过合适的加工方法、合理的生产工艺,延长麦胚的保鲜期,改善麦胚的功能性质和营养品质,拓宽麦胚的应用渠道,积极地开展麦胚应用研究,充分发挥这一可再生副产物的经济价值,将对推动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haoP,SunP,YingY,etal.Responsesurfaceoptimizationofwheatgermoilyieldby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extraction[J].Food&BioproductsProcessing,2008,86(3):227–231.

  [2]宋国辉,孙强,张丽霞,等.亚临界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1):31-34.

  [3]何娇.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微胶囊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翟颖丝,潘丽军,牛丽亚,等.小麦胚芽油的胶囊化制备[J].食品科学,2012,30(18):93-97.

  [5]YangHP,CaoYH,WanZM,etal.StudyonthemethodsofextractingvitaminEfromthewheatgerm[J].FoodScience,2003,24(12):74-78.

  [6]师景双,王成忠,赵乃峰.从小麦胚芽里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研究[J].粮食加工,2010,36(3):33-38.

  [7]李建军,黄开红,单成俊.小麦胚蛋白质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5):7-9.

  [8]李涛,陈雪勤,雷雨.乳清蛋白-低聚糖型小麦胚运动饮料的研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5(6):20-23.

  [9]肖玫,李毅念,肖郑宏,等.小麦胚芽蛋白复合保健饮料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411-414.

  [10]王宇飞,冯冲,王少鹏,等.小麦胚芽和芝麻蛋白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75-13377.

  [11]李永平,于丽微,冯哲.麦胚面包发酵饮料的研究[J].饮料工业,2014(2):7-9.

  [12]SidhuJiwanS,AL-HootiSuadN.Effectofaddingwheatbranandgermfractionsonthechemicalcompositionofhigh-fibertoastbread[J].1999,67(4):365-371.

  [13]孙小凡,曾庆华.小麦胚芽粉保健面包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96-100.

  [14]ArshadMU,AnjumFM,ZahoorT.Nutritionalassessmentofcookiessupplementedwithdefattedwheatgerm[J].FoodChemistry,2007,102(1):123-128.

  [15]韩俊俊,刘长虹,何学勇,等.小麦胚芽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2,19(6):55-57.

  [16]姚娣,刘方,陈轩,等.特色营养挂面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39-5242.

  [17]葛毅强,蔡同一.小麦胚芽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8):3-6.

  [18]ZhuKX,LianCX,GuoXN,etal.Antioxidantactivitiesandtotalphenoliccontentsofvariousextractsfromdefattedwheatgerm[J].FoodChemistry,2011,126(3):1122-1126.

  [19]ChengYH,WangZ,XuSY.Antioxidantpropertiesofwheatgermproteinhydrolysatesevaluatedinvitro[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6,13(2):160-165.

  [20]DiaoD,HuangJ,FengJ,etal.Thetechnologyresearchofan-ti-oxidationpeptidepreparationbyalkalineproteasehydroly-zingwheatgermmeal[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4.15(2):182-186.

  [21]李志方,左家瑞,李操.小麦胚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12):3-5.